实现“双碳”目标的科学路径是什么?面临着哪些挑战?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机遇?近日,“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型----首期技术传播主题沙龙在京举办,与会嘉宾聚智聚力深度研讨了中国未来能源结构等议题,旨在助推“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绿色生态,通过技术传播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和变革。
中科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高德利在以《双碳战略与深地能矿绿色开发之道》为题的报告中表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既要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想办法,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推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变革与技术革命,减少其采掘与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甚至实现全过程“零排放”。
“例如资源勘查评价表明我国埋深超过1000米的煤炭资源更加丰富,但是基于现行采矿方式难以采掘出来,如果将加工厂或化工厂建在地下,成立‘井工厂’,直接在地下进行原位气化或转化,这样就可以实现深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高德利说。
高德利表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会面临许多科学技术方面的难题,必须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甚至需要举国之力来攻克相关的重大技术与装备难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陈海生认为,既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又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储能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储能技术的突破取决于高性能的储能材料、储能单元和储能系统的研究,是典型的涉及多学科、多尺度有机融合的科学技术问题,我国亟须全面掌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储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并拥有国际话语权。这需要通过示范工程引领储能项目广泛应用,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当前,我国要做好前瞻性规划研究,避免资源无效配置,明确储能准入门槛,确保储能高质量应用。同时落实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友好型可再生能源模式发展。此外,我国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储能的全面商业化发展”。陈海生说。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庞文魁提议以“双碳”领域的技术研究、技术培训、技术认证、标准制定为起点,共建全球领先的碳技术平台,推动“双碳”技术传播,面向全社会倡导绿色、节能、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双碳”技术传播的“焊点”、产业资本联动融通、“双碳”战略发展进行了交流分享。他们认为,我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坚实的产业生态基础、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各方可以在国家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思维和务实的举措,不断推进“双碳”背景下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开拓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同时不断加快我们自身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形成多点突破的发展态势。
据介绍,技术传播系列主题沙龙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发起,“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旨在传播科技、服务创新、促进就业、创造价值。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