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剑主义”:一流人才的新标准

2021-11-08 10:38:43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    

一、不立不破:破“五唯”的关键是立新标

破“四唯”、破“五唯”已有三年,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代表作制度高度依赖同行评议,但同行评议有效运行的条件极为苛刻,它需要学术诚信、创新文化、人才秩序(大材大用、中材中用),而且同行评议本身还存在着主观性、非共识等严重缺陷。二是“四唯”“五唯”的受益者,不少仍然占据学术界、科教界的高位,不乏“中材大用”者,容易发生防御性嫉贤妒能。目前的高校官网介绍、薪酬发放等仍然“唯帽子”。三是“新标”空缺,没有合理可行的新标准,人才“帽子”就无法被替代。

同行评议实际上是“带病工作”三百多年的主流评价方法。同行评议始于17世纪,是在科学事业还是爱好者事业的时代形成的评价方法,并不适用于大规模职业化的科学事业,但是因路径依赖一直沿用至今。同行评议的根本缺陷在于对问世不久的创新成果难以及时给出合理评价,对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更是如此,这与科研人员、科研事业需要尽快得到承认和运用相矛盾!

加强原始创新,我们需要清楚完成原始创新包括三个环节,做出-发表-获得承认,在获得承认之前,它不是原始创新,只是普通成果,甚至被认为是个“错误“。在缺乏学术诚信、“中材大用“的情况下,同行评议甚至成为压制原始创新的一座大山。这是因为:首先,同行评议存在主观性,非共识,同行相轻,利益纠结;第二,不是伯乐选千里马,而是老千里马选小千里马,可能有利益冲突;第三,普朗克科学定律发挥作用(新的科学理论不是靠说服反对者而获胜,她最后的胜利是由于反对者们终于死去而赞同她的年轻一代成长了起来);第四,学术评价的“闺蜜法则”:你可以做得好,但是不能比我做得好。

二、面向用户的开放评价:克服同行评议缺陷的新型评价方法

为实现学术评价客观化,我于2004年提出开放评价法,它继承了同行评议的优点、克服其缺陷。开放评价包括规范展示、规范确认、规范推荐。它有五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由评价专家和同行专家及相关专家共同组成评议组;第二,评价专家及相关专家负责规范认定、查新和知识地图前沿定位及多元价值评价,同行专家负责挑颠覆性错误;第三,面向用户,在前两项工作的前提下,用户承认比同行承认更重要,用户不会“同行相轻”,不会嫉贤妒能,用户需要最好的;第四,(网上)规范展示受评成果,用程序化的规范确认代替主观评价,对特征鲜明的突破性成果更加有效;第五,开放评价法实现了评价结果可重复与客观化,即按照开放评价法的规范和流程,不同评议组能得出基本一致的评价结论。关于学术评价,我的策略是“抓大放小”,即用开放评价法甄选出因完成突破性成果的前沿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然后由他/她组织和评价团队成员,因为较少利益冲突,学术带头人凭借眼光和经验可给出比较客观的学术评价。

“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是开放评价法的简明版,它包括四个要点:第一,拔尖人才的代表作是突破性成果(包括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突破性成果);第二,网上规范展示突破性成果及其突破点四要素:突破什么、怎么突破的(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实现突破的)、突破的结论、突破所开辟的新领域及其意义;第三,通过查新和同行挑颠覆性错误进行把关确认;第四,用原创概念、原创问题或一句话作为标志点来凸显其突破性成果的核心贡献。

三、十年磨一剑:“一把剑主义”

科技史和科研特点都表明,越高水平的学者越能用一项标志性代表作反映其水平并作为自己的学术招牌,诺贝尔科学奖、菲尔兹数学奖等权威大奖奖励的都是一项具体的科研成果。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科学院评选,院士候选人至少有一项成果特别突出。拔尖人才、顶尖人才(即一流人才),就是因为有“尖”,“尖”就是突破性成果。原始创新等突破性成果都是长期钻研、锲而不舍、十年磨一剑的结果,特征突出、鲜明,利用“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评价非常有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十年磨一剑”精神,强调以这种精神在基础研究的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实际上在任何学术研究、科技创新领域要想取得颠覆性创新、原始创新等重大突破成果都需要长期积累、坚持不懈才可能实现。

强调标志性成果的重要性由来已久,著名作家丁玲倡导“一本书主义”:意思是一个作家必须写一部立得住、传得下去的书,要有一本足以支撑起自己的书。我提出“一把剑主义”,即:一个学者应该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做出一项突破性的原创成果,在知识版图上立得住、传得下去,并作为自己的学术招牌。

“一把剑主义”包括四个要素:第一,“一把剑”是指突破性成果。科技史和科研特点显示,越高水平的学者越能用一项标志性成果反映其水平,“一把剑”作为学术招牌足以体现学者的水平和地位。第二,“一把剑”有具体内容,可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反映有用的学术信息,便于用户对接,同时接受监督,而人才“帽子”非常笼统,除了是一个头衔之外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第三,“一把剑”是长期钻研的成果,特征突出,有学术界长期反馈和评议。学术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应倡导“针尖”战略,在一个研究场点上做到世界第一,当然越重要的领域,这块金牌的含金量越高。第四,面向用户。用户应该知道一流人才的重要性,知道利用“十年磨一剑”的突破性成果甄选一流人才,做懂行而挑剔的知识用户,珍惜“名剑有主“的机会。

“一把剑主义”是破“五唯”的利器,可以实现“剑”到“帽”除,“十年磨一剑”的“一把剑”是人才“帽子“的有效替代品。“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能够让“一把剑”及时胜出。实际上,在互联网上只要列出四项内容:

(1)突破性成果核心贡献及突破点四要素;

(2)发表的系列论文论著等;

(3)获奖、转载、引用、评论、受邀大会报告和学术演讲等学界反馈;

(4)国际同类工作的盘点比较。水平高低一目了然,”一把剑“脱颖而出。

四、破“五唯”—立新标—设特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科技发达国家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战略、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相关比较等做了大量研究,认识层面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的难题是如何实践、如何实施。一流人才是原始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定性因素,正如近平书记强调的“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与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一流人才的评价、甄选、培养与发挥作用等问题。一流人才包括成名、半成名和未成名三类,这里所述的一流人才、一流成果均指世界一流。成名的一流人才数量少且国际上竞相争聘,半成名和未成名的一流人才更是新思想的策源地,能否让后两者及时胜出并担任学术带头人,是快速提升我国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的关键所在。

“五唯”,特别是唯“帽子”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巨大障碍,须尽快“破五唯”“立新标”。“一把剑主义”作为一流人才的新标准,将使大材小用、大材中用的一流人才脱颖而出,将导致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重新洗牌。希望后来居上者应抓住三大机遇,以赢得延揽一流人才的竞争优势:

(1)一流人才标准回归正途的机遇。以原创突破论英雄,以“十年磨一剑”论英雄,替代以“顶刊论文数量”论英雄。

(2)一流学科标准改革的机遇。目前学科评估标准只反映国内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国际相对水平,以是否做出前沿突破来衡量学科的国际相对水平作为新标准势在必行,以做出突破性成果为特征的一流人才,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3)设立基础研究特区的机遇。PI制是基础研究最有效的组织方式,也是最能让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作用的组织方式。设立基础研究特区是加强基础研究的突破口,特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甄选学术带头人是“以突破论英雄”“以十年磨一剑论英雄”;就在于率先采用反映国际相对水平的前沿突破作为一流学科评估的新标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加强,引领人才制度改革、引领学科评估改革。设立如此的基础研究特区,新人新办法,可让一流人才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益东研究员2021年10月31日在“第五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上的报告摘编。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