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U.S. News公布了2022全球大学排名,这意味着2021年全球四大高校排名的结果全部揭晓。
U.S. News不仅公布了大学排名,还公布了分学科排名。在工科排名中,清华大学拔得头筹,麻省理工学院屈居第二,这引起了网络上不小的关注与讨论。虽然有所争议,但在今年以及近几年的全球四大高校排名中观察中国高校的身影,可以明显看到中国高校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向前,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双一流”建设取得了成绩。
和“双一流”建设同步进行的是,为扭转不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2018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即“破四唯”;随后的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即“破五唯”。然而,“不唯”不等于“不要”,无论是“破四唯”还是“破五唯”,其本质是相同的,即有关部门希望通过克服以单一维度和指标开展评价带来的问题,营造良好且有利于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
虽然“破五唯”不易,但是依然需要不断探索“双一流”建设成效的评价方法与体系,使得我国“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机制不断发展与完善。
对此,笔者团队对“双一流”建设高校2008年以来的科研效率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判断“破五唯”的变化态势,并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进行了差异分析,从中得到了如下几个有政策含义的发现。
首先,整体而言,自然科学的科研效率要明显优于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可能是因为投入—产出的分析框架更适用于自然科学的科研。
其次,从历史趋势来看,自然科学的科研效率在2012年后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5年有所回升,这说明“双一流”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提升其自然科学科研效率。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与自然科学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并同样在2015年“双一流”政策实施后有所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双一流”建设同时提高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而且这是在“破五唯”背景下发生的。
再次,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科而言,以“研究人员”作为投入指标是决定科研效率最为关键的要素,而另外一项投入指标——经费对于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影响则相对较小,上述格局并没有因为“双一流”政策的实施,以及“破五唯”行动的展开而发生明显变化。
在多项投入和产出指标中,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作为两项产出指标,是自然科学科研效率关联度最大的两项指标,这表明自然科学的科研效率与科研产出的关联度相对更大,但与科研投入相关指标(无论是人员还是经费)的关联度相对更小,这与人文学科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尽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存在上述区别,但是在同一所大学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科研效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大学决定的,以理工类学科为主大学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要显著高于以文理类学科为主大学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这说明理工类大学的科研管理能够让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的科研行为趋同化。这对于人文社科的科研是好是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上述发现说明,人文社科和自然学科的科研效率存在一定相似性的同时,两者的差异性更加明显。这或许说明用投入产出计算得到的科研效率评价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可能存在较大的失真,因为我们发现以理工类为主大学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居然显著高于以文理类为主大学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这显然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如果“使用投入产出方法计算来评价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可能存在失真”这一猜测得到了更多实证支持,则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研评价和科研管理都需要重视分类进行,即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进行评价与管理,避免“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一刀切式评价与绩效管理,避免堕入绩效主义的陷阱,或者被各种评估与排名牵着鼻子走。
尤其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及差异,选择具有适切性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开展分类评价。目前一方面是“破五唯”,一方面是各种评估、排名依然如火如荼。而高等教育的研究者和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并逐步探索,破除旧“五唯”后的相关科研评价与科研管理,避免新构建的评价体系沦为新“五唯”。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