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到振兴无缝衔接:黔北竹产业的“南林经”

2021-11-09 16:38:32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9 15:54:33
    

南林大专家指导当地技术人员和村民。南京林大供图

秋天也能买到鲜笋?近来,江苏省南京市的市民在菜市场惊喜地发现,香脆的鲜笋整齐摆放在菜摊。原来这是来自1500公里之外的贵州桐梓县的特产,被誉为“笋中之王”的方竹笋。

方竹产业,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南林大)竹类所专家团科技助力桐梓百姓形成的支柱产业,2018年,让这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成功“摘帽”。2021年10月,该团队帮扶当地的项目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从精准开药到产业规划

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南林大成为贵州省退耕还林科技支撑单位。2005年,应国家林业振兴的战略需求,南林大竹类所组织专家团队赴黔北重镇、“红色圣地”遵义市产竹大县开展科技扶贫。10多年来,专家团助力遵义正安县、赤水市、桐梓县相继脱贫摘帽,让当地百姓在绿山包里“鼓腰包”。

每年不出正月,南林大竹类所教授丁雨龙带领团队组成“农技拜年专家团”就会在赤水、桐梓、正安等方竹资源丰富的县乡忙活开来,给当地种竹大户和竹农们手把手地做造林技术培训。一年里,他们要往返当地10多次,比亲戚跑得还勤。

“多亏了南林大的教授和学生们了,他们针对我家的情况,教我怎么育苗、怎么留笋、怎么砍竹子。”桐梓县娄山关街道的方竹种植大户殷春林说,以前竹子“望天收”,现在他有底气,去年一口气承包14000亩林地。今年他家方竹产量翻了3倍,年收入60多万元,2年后,竹林全部出笋,年收入能达200多万元。

在桐梓县,像殷春林这样得到专家手把手指导的种植大户有180余家。

原本没指望种竹子能赚大钱的桐梓百姓,为什么会相信这些南京来的教授?原来,专家团在各个乡里都建起了示范林。农户们亲眼看到专家种的竹子不仅产笋期缩短了,亩产还能从150斤提高到800斤。“原来种方竹这么来钱”,县里的农户自此纷纷种下了“致富林”。

竹类所教授王福升组织团队编制了通俗易懂的“竹事生产表”,竹农只需依计而行就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确保“帮在点上,扶在根上”。

不仅如此,专家团还分类培训人员。近5年来,仅在桐梓县,专家团共对当地领导、技术人员、竹农开展培训192期,培训人员万余名。

2018年,专家团与桐梓县林业部门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建立起战略性合作关系。自此,专家团为桐梓产业发展把脉,将方竹产业确立为桐梓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布《方竹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桐梓县方竹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桐梓县100万亩方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山山有竹、四季产笋”发展目标。

3年后,规划愿景成为了现实。桐梓方竹林面积达101万亩,产值也由2016年的2.1亿元提高到6亿元,使桐梓由竹资源大县蝶变成竹经济强县。

从产品升级到做出品牌

十多年前,桐梓县仅有方竹林43万亩。在反复研究当地环境和地貌后,丁雨龙抵达第一件事是将方竹种植的最低海拔降低了100米,扩大了约38万亩方竹种植面积。此后,他带领团队展开技术攻关,先后攻破了制约竹苗规模化生产、竹林高效生态培育的技术瓶颈,如今桐梓县绿波浩荡的百万亩竹林产出了5万吨方竹。

竹笋产量上去了,农户只会把它做成笋干,不好卖,农户的口袋还是鼓不起来。

必须增加竹笋的附加值,打造出竹笋产业链。但要想形成产业链,光靠农户行不通。丁雨龙给当地政府支招: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鼓励农民以土地资源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竹林,龙头企业投资造林并统购统销全县方竹笋,企业赚钱了,再投资建基础建设。

此举一下子解决了方竹的产和销问题,规模化经营也能使竹笋产业链成为现实。方案很快在当地得到全面推广,并形成“土地变身‘绿色工厂’,农民争当‘产业工人’”的格局。

桐梓县桐之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专家团重点打造的龙头企业之一。

在这个龙头企业,团队首先解决了竹笋保鲜技术。这样,香脆鲜美的新鲜笋就能进入市场了。该公司开发的速冻鲜笋和水煮笋实现了“零添加”,无硫笋干、水煮笋、即食笋也彻底告别了“硫磺笋”,并获得有机产品质量认证。

产业的终端是市场认可。怎么打通最后一公里?丁雨龙和团队做了两件大事:积极协助政府组织当地林业部门和企业到上海、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协助政府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

丰收节期间,专家团把方竹产业发展论坛、中国竹业学术大会搬到桐梓召开,邀请全国竹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事竹加工、竹旅游、竹文化的企业负责人等400余人相聚桐梓,持续宣传当地竹产品,做大做靓“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名片,推动当地方竹笋进入全国百姓的餐桌。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种竹子可来钱了,我们现在生活安逸的很!”桐梓县楚米镇高山村方竹大户金方洪盘算了自己的销售收入后乐开了花,他今年种植方竹年收入30多万元。

在桐梓县,共有2.6万余农户因“竹”致富就业,如今农户竹收入人均由不到100元增加到3000多元,家庭年收由1800元增加到17000多元。此外,当地林下经济也风生水起,全县3万余竹农搞起了“林菌”“林药”和“林禽”,他们每年为竹农带来了近亿元的收入。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桐梓,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丁雨龙认为,换来了金山银山,还要守住绿水青山,要算好经济和生态两本账,要让桐梓不仅富起来,还要美起来。

桐梓地处高原,团队结合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构建“上阔下林复合系统”,治理石漠化地貌,指导当地百姓在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山林上新造竹林。

2016年至2020年,桐梓县在石漠化山林上造竹林16万亩,使当地森林覆盖率增加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0%。目前,桐梓每年方竹林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土质有了明显改善,土壤养分提高,蓄水能力变强,多年未发生大旱和洪涝灾害,守住了“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

在南林大专家团的科技帮扶下,桐梓县百姓利用生态优势盘活了绿色经济。如今的桐梓林区不仅修上了水泥路,环境也变美了,老百姓住上了小洋楼,甚至还开上了小汽车。

桐梓民富景美吸引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就业创业。外出务工的村民发现,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于是他们呼朋引伴收拾行囊纷纷踏上返乡路。截止到2020年,当地从事方竹相关产业人数达20余万人,带动近500户贫困户发展笋用林。

“民富景美、安居乐业、幸福和谐”,南林大专家团科技助力桐梓真正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