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共一大纪念馆礼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抬着一只箱子走到师生面前,箱盖缓缓被打开时,一杆微微变色的步枪出现在大家眼前,在场的所有人都充满了好奇,静静等待讲解员介绍馆藏的珍贵革命文物。这并不是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而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题党课的现场。
11月12日,中共一大纪念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首次进入大学课堂,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党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竣、交大医学院师生代表近70人出席活动。
今年5月,“中共一大会址日记”初心党课首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讲。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中共一大纪念馆再次双剑合璧,通过内容新颖、形式生动的方式,开展沉浸式学习,让广大同学身临其境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特别入脑入心。
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档案馆刘楠老师介绍了交大医学院珍藏的王振义院士参加抗美援朝医疗工作中所获得的《立功证》。1953年4月,当时年仅30岁的王振义报名参加了上海市第五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当他在勃利后方医院参加会诊时,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怪病。
当地医生在介绍病史时说,病人出现咯血、头痛等症状,病员中结核病不少,咯血痰,肺部有浸润性病变,不少还并发了结核性脑膜炎。当时抗结核药链霉素很少,一时之间医生束手无策。怎么办?王振义走近病员,详细了解病史及病情,去阅读学习相关的医学文献。他还了解到这些病员在战场上由于食物缺乏经常食用野生蝼蛄,类似螃蟹、小龙虾一类的东西。全盘分析后,他认为这可能是肺吸虫病,而不是结核性脑膜炎。当王振义提出这一诊断时立即遭到质疑,但后来在他的坚持下,当地医师对患者咳出的血痰进行检测,发现肺吸虫卵,王振义的诊断得到验证。
王振义这一诊断及时纠正了医疗中的错误,解决了困扰志愿军部队多时的肺吸虫病问题,治愈率了60多名志愿军战士。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