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化学激波管、第一台化学激光器、国际上第一次进行激光支持爆震波等离子体的屏蔽效应研究……这些都是获评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沙国河在60余年科研生涯中取得的成就。
然而年近七旬时,沙国河的科学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
2005年,沙国河受邀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小学生做科普讲座。这是他第一次给孩子们讲课,看着这些顽皮可爱、眼神中透露出对科学无穷的好奇与向往的孩子们,沙国河被深深打动。他想起了儿时的自己,在他还是个顽童时,沙国河就对各种科学实验感兴趣。他去中药店买来绿矾和五倍子,溶解后加入蓝色染料,自制墨水;把一根铜丝做成针尖,与黄铜矿石表面接触,制成检波器,并自制出一台无线电矿石收音机。年少时的沙国河就是在这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实验中感受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
“孩子们天生有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只要经过启迪、引导、开发,他们就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科学迷、发明迷,成为我们科学事业的接班人。”童年的经历让沙国河清楚地知道,启发好奇心对于培养科学人才至关重要。他动了做青少年科普的心思。
说干就干,沙国河把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都搬到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上,让孩子们在实验中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但他不满足于此,他还想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于是,他买来中小学生课本兀自研究起来,针对课程内容,定制实验器材。
“我们科学的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要让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不断激发他们创造性,提高他们动手能力,是每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沙国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五金店、建材市场,沙国河一处一处地跑,在他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工具材料。
很快,激光器、高压静电除尘器、平面形马德堡半球等此前只在课本上出现的实验装置被搬到了孩子们眼前,光纤传输激光、高压放电、静电除尘等实验,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释放,也大大勾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科学的热情。
也就在此时,72岁的沙国河于2006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许多人问他,为什么72岁才入党?沙国河的回答真诚而又可贵:“对照党员标准,我是有差距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觉得现在好像差不多了,所以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从事科普事业20年来,沙国河带着他的器材,走进了几十所中小学,讲述上千余堂科普课。在他的牵头推动下,全国首家青少年科普院士工作站在大连落成,每周定期向青少年开放,举行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沙国河也因对大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作出的卓越贡献被评为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终身成就奖”。
除了科普,2005年至今,沙国河和夫人余道容在新疆、四川、大连等地连续资助20多位贫困学生改善生活、完成学业,资助金额累计达数十万元。
沙国河曾说:“是国家培养了我,所以我也要回报国家。科学家报国有许多种方式,激发起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也是一种。从事科普教育,既是国家需要,也是院士的责任,更是我的快乐。”
“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词这样评价他,“耄耋之年不言退,你用童心永驻播撒科学之光。”凭借着对祖国科学事业的无限热情,如今87岁的沙国河依然孜孜不倦地奋斗在科普教育一线,将科学之光撒向每一个角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