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发言 中教全媒体供图
12月8至9日,“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要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切入口,推进三个融合:将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融合,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相融合;推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交叉融合。
范海林指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深化产教融合、增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经过八年发展,累计支持1100多所本科院校与1100多家企业合作立项7.6万项,企业提供直接经费支持超过27亿元,实现了由“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
他总结了产学合作育人的三个发展阶段和特征。一是产学“协作”阶段,特点是学校和行业企业互相借力;二是产学“合作”阶段,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目标已经清晰且统一;三是产教“融合”阶段,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办学成为普遍现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正是“融合”阶段的探索,鼓励企业将工厂办到学校里,鼓励学校将课堂开在工厂中。“未来要将产学合作第二阶段走深走实,大胆探索产教融合第三阶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做题为“质量先行 创新发展 奋力开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局面”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得到了高校和企业广泛参与,自2014年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支持企业1100余家,累计立项数量7.6万项,累计投入经费27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二级巡视员廉莉以“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为题做了主题报告。她介绍了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三大举措。一是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二是通过顶层设计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活力,三是工信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发展。她基于“专精特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问卷调查情况指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学合作目前还面临着缺乏合适的合作模式、供需对接不顺畅等产学合作难题。
据悉,“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中教全媒体、慧科集团承办。开幕式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主持。
本次对接会以“质量·变革·创新”为主题,旨在解读“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产教融合、企业发展等相关政策,交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进展,分享一年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实践经验,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探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助力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