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专注于传染病学领域的Medicine(《医学》)订阅期刊创刊,致力于出版高质量综述文章。进入2010年代,随着论文投稿量暴涨,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出版也逐渐如火如荼。Medicine的“东家”、威科集团旗下医学出版社Lippincott决定用这本杂志做改革先驱,2015年正式将其转型为大型开放获取期刊 (Mega OA Journal)。
从一本“传统小众订阅刊物”,变成“连续在线出版的OA平台”;领域从一个专科扩展为四十多个,年发文量从几十篇增长到几千篇。转型为Mega OA Journal的Medicine,还能保障高质量与权威性吗?拓展内容领域和保持期刊权威,鱼和熊掌如何兼得?对此,威科集团编辑总监Duncan A. MacRae回应了《中国科学报》。
回应“开放获取后是否沦为‘发稿机器’”:
期刊定位转型≠标准降低
《中国科学报》:请先简要介绍一下Medicine这本期刊。
Duncan A. MacRae(以下简称Duncan):
Medicine现在是一本完全开放获取模式的多学科期刊,它出版来自40多个不同的医学专科领域的原创研究。我们可以把Medicine看作是在同一个期刊名称下出版的40多种不同的专科期刊,每个专科领域下都有由该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编辑团队。
《中国科学报》: Medicine 为何决定从订阅模式期刊转型成开放获取期刊?
Duncan:
Medicine最初是一本相对比较小众的期刊,主要发表跨几个学科的综述文章。Medicine也是一本历史悠久的医学期刊,它从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版了,但期刊并没有相关学会的支持来推动发展。虽然从期刊指标的角度看Medicine当时是成功的,但是每年的文章发表量一直未能超过100篇。
加之作为一本订阅期刊,Medicine在服务读者和作者方面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当威科集团决定推出一本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时,相较于出版一本新的期刊,倒不如尝试并发挥已有期刊的潜力。
《中国科学报》:成为开放获取期刊后,Medicine每年都有几千篇的论文发表。不少业内人士担忧Medicine是否就此会沦为一座大型“发稿机器”。你对此如何回应?如何确保这些论文的质量?
Duncan:
我想再次强调,把Medicine看作是40多种不同专科期刊的组合更为准确。
我们可能有成千上万的投稿,但每个专科领域收到的投稿只占其中很小的百分比。例如,我们在一年中可能只收到500篇传染病领域的投稿,这可能远低于一本传染病专科期刊的稿量。
正因为Medicine涵盖了众多专科,同行评审流程其实更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投稿的总量分散到了许多的专科领域和责编手中。
《中国科学报》:请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同行评审的流程,或者Medicine如何采纳和发表论文?
Duncan:
总体而言,Medicine的审稿流程与其他许多期刊没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确实通过使用一些工具,使审稿流程更有效率。例如,Medicine采用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分类系统,让稿件与审稿人的专业领域更加匹配。评审流程采用“单盲评审”模式,每份投稿确保至少有2名审稿人。
我们还使用审稿人搜索工具,如Web of Science的审稿人定位器(Reviewer Locator)来扩大Medicine的审稿人库。一旦收到审稿回复,我们会指派一名编辑做出初步的编辑决定,并在某些情况下要求论文修改。
对于每个学科领域,我们都有一位责编负责监督审稿过程,并确保所有流程严格遵守同行评议与审稿的规则。
回应“影响因子得分不尽如人意”:
影响因子并不唯一有效
《中国科学报》:我们注意到,近年来Medicine的影响因子得分不尽如人意, 2019年影响因子一度跌至谷底(1.55),2020年有所回升(1.889)。你如何看待影响因子?你认为影响因子是评价医学期刊的一个有效指标吗?
Duncan:
影响因子基于一个简单的公式计算,是我们可以采用的众多期刊指标之一。但是我的顾虑在于——我想出版界也有与我相同的担心——影响因子经常被误解为评估期刊质量的唯一有效工具,而且在提供给作者时并没有对那些影响影响因子的细微之处做出解释。
例如,传统的学会订阅期刊大概能从Editorial Material(例如letters、correspondence、brief communications等)获得多达30%的引用,而像Medicine这样几乎完全以发表原创性研究为重心的期刊则很少发表Editorial Material,或者完全没有。在影响因子公式中,Editorial Material的引用被列入分子,但不包括在分母中。显然,这使Medicine这样的期刊处于明显的劣势。
此外,多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很容易被“稀释”,因为期刊发表的内容涵盖了一些较少得到引用的学科领域,而专科期刊只和其专业领域的期刊进行比较。
Medicine在其他一些指标上表现得非常出色,例如特征因子得分(Eigenfactor Score,2021年发布的Medicine的特征因子得分在综合医学与大内科领域排名全球第七),它考虑到了引用Medicine的期刊的影响力。
《中国科学报》:对于人们习惯于看影响因子的传统,你有什么建议?
Duncan:
我建议,对于作者、读者和研究资助者来说,广泛地考察一些期刊各类指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评估期刊影响力,而不应只用一个影响因子公式来衡量。
回应“来自中国的稿件接受率低于平均水平”:
中国稿件接受率不及平均,因投稿量大
《中国科学报》:威科集团为什么选中Medicine作为开放获取期刊?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Duncan:
Medicine有许多特别之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本期刊为研究工作的评价和发表提供了一个完全没有偏见的环境。
作为一本由出版商所有的自营期刊,作者可以完全放心,他们的作品在评审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利益冲突或政策等因素的左右,而这些因素有时会影响甚至最终削弱同行评审流程。
同时,Medicine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且具有前瞻性的试炼场,它不断采纳与实践期刊编辑出版方面的创新举措。
比如,Medicine是首批围绕标准化研究报告指南建立评审流程的期刊之一。Medicine也非常自豪地成为第一本为作者提供Paper pal解决方案的期刊——Paper pal是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稿件筛选工具,与全球医学传播与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开科思合作开发。
《中国科学报》:据我们所知,目前在Medicine,来自中国的稿件接受率低于平均水平,为什么会这样?您能谈谈来自中国作者的投稿情况吗?
Duncan:
中国作者的稿件接收率略低于其他国家,是由于我们收到的投稿数量庞大,特别是一些类型的文章现在可以选择转投到我们的姐妹期刊Medicine: Case Reports and Study Protocols。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目标始终是将编辑评审和判断建立在稿件本身质量的基础上。
Medicine在吸引来自中国作者的投稿方面历来做得很好,但从某些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原因。
但我个人认为,专门针对中国作者引入系统性偏见以操纵影响因子或改变人们对期刊的看法并不符合出版规范。我们对每篇稿件都一视同仁,无论作者居住在哪里,也无论他们受雇于哪家机构,这对我们审稿流程的科学诚信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
Medicine最近成为威科集团将多样性倡议纳入注册程序的首批期刊之一,这样我们就可以努力解决所有可能破坏同行评审流程的潜在偏见。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虽然一些与Medicine类似的期刊采取了一些措施,降低了来自中国的稿件发表比例,但我们认为这在规范和伦理上是存在问题的,坦率地说,是对科学界的一种伤害。
受访人介绍:
Duncan A. MacRae,威科集团编辑总监。2013年加入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负责威科开放获取出版物的编辑政策制定和实施。曾任神经外科医生大会官方期刊Neurosurgery执行编辑、持续医学教育领先提供商PriMed编辑运营资深经理、国际神经病理学官方期刊Brain Pathology执行编辑。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