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科技界的不朽丰碑

2021-12-15 09:43:17    来源:科技日报    

◎实习记者 孙 瑜

12月13日,在中国科协召开的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钱学森之子、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深情忆父亲:“我认为钱学森为什么“能”?他和别的科学家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对系统科学的造诣比别人高。”

1990年,钱学森在《自然杂志》刊发约万字的论文《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在论文中,他精细阐述了自己对于系统科学的思考。

“这是战略科学家钱学森一生最具亮点的学术创新,它标志着钱学森实现了由科学家向思想家的跨越。”钱永刚评价道。

这一创新萌芽于钱学森最困苦的时刻——在被美国政府软禁的5年中,他开始了控制论的研究,并写出经典著作《工程控制论》。随着科技发展,控制论研究逐步发展为系统科学。钱永刚表示,自美国归国后,钱学森不断研究系统科学,将研究阶段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并推广到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的理论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问世,创立了“系统工程中国学派”。钱学森呼吁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还和一批科学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举办系统工程系列讲座,普及推广系统科学、系统工程思想。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晓光说:“钱学森是中国系统科学的创始人。把系统工程作为一个科学学科明确提出来,钱学森是最早的科学家之一。”科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方岱宁也评价道:“创造性地提出系统工程思想是钱学森留给中国科技界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战略科学家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没有局限在白纸黑字之间,而是在军工实践、经济产业和政策规划等各个领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国航天每一个标志性成就背后都闪现着钱老的思想光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李明说,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是航天组织管理方式的重要基础。他所强调的“抓总体,按系统分层次,把各个环节严密组织起来”的卫星工程研制原则,仍是航天工程研制的基本指导思想,铸就了东方红一号、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以及天问火星探测器等辉煌成就。

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制的电推进产品在航天器上得到应用。李明在翻阅档案时发现,50多年前,钱学森已对我国空间电推进技术的发展作出批示。“如果没有钱老的批示,电推进技术应用可能不会这么早成为现实。”李明感慨道。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曾与钱老一同工作。她说:“钱永刚同志说钱老在1990年由科学家变为思想家,钱老的思想里包括关于沙产业的理论方法。”

1991年3月11日,钱学森在沙产业研讨会上说,我国还有面积大约16亿亩的沙漠戈壁,要用科技让沙漠戈壁的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刘恕说,关于治沙,钱老留下了51篇左右包括书信、讲话稿在内的书面文件,还拿出他约100万港币的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来培养治沙人才,推动沙产业发展。

30年过去了,钱学森的治沙理想实现了:河西走廊成为一个富裕的走廊,沙漠戈壁被农业设施覆盖。

治沙折射了这位大科学家长远的战略眼光。自1986年,钱学森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借助中国科协这一平台,他有力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

“钱老一直强调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强调要有系统的观念。”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说,对开展决策咨询工作,钱学森要求发挥出系统的整体功能和优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用系统的思想提炼决策咨询建议。

张玉卓说:“钱老还提出‘大科普观’,即不仅要普及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普及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为了鼓励更多青年朋友热爱科学,献身光学科技,在钱学森的热心倡导下,1987年中国光学会和《科技日报》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光学知识竞赛,参加学生达7万多人。

作为一个战略科学家,钱学森高瞻远瞩,描绘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蓝图。在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之际,钱永刚选用了毛主席的诗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来纪念父亲。

“纪念这位老科学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承下去,用成果来告慰他。”钱永刚说。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