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我国科技要自立自强。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更加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让青年科技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近年来,湖南出台系列举措力促青年人才成长,湖湘青年英才逐步走向科技前台、成为中流砥柱。
培育培养好青年人才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离不开政策的支撑。近年来,湖南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到优秀博士后创新人才,从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到科技领军人才、院士大师级人才的科技创新人才梯次成长体系,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提供全链条、全谱系支持,帮助他们更快成长。
数据显示,自2013年实施“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以来,湖南共培养支持近500名青年科技人才。
中南大学教授吕奔就是在“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下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人才。近年来,他深入研究脓毒症发病机制,发现一种免疫反应的过度活化是脓毒症中导致死亡的关键环节,颠覆了国际学术界过去的主流观点,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这一成果被国际同行专家评价为“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同样从“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下成长并跻身国家级人才的张吉良,如今是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他从本科的化学专业跨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凭借在集成电路硬件安全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入围斯坦福大学发布的 2020 年“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
敢让青年人才挑大梁
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的黄金时期。据统计,科技工作者作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区间为25岁至45岁。
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就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发现并重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湖南正是这么做的。
轨道交通是湖南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该省在轨道交通领域积累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人才,其中不乏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2015年,28岁的申政从国外回到家乡湖南,加入中车集团,成为中车公司最年轻的主任工程师,刚回国不满半年,中车开始自主研发复兴号动车组,年轻的申政被委以重任——担纲复兴号动车组轴承偏心设计。
轴承偏心设计源于国外,要实现轴承偏心设计自主可控,对于申政来说,项目紧、难度大、要求高,任务不可谓不艰巨。面对这一“陈年”难题,申政带领团队不舍昼夜攻坚克难,经过4个月的反复设计、分析、比对,他们成功啃下了轴承偏心设计这块“硬骨头”,为复兴号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跑出中国速度提供了强劲支撑。
如今,申政已从湖湘青年英才成长为科技领军人才,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青年科研团队,成功攻克了10余个国家级攻关项目中的核心难题,在减振降噪、高效运维、结构设计、轴承应用等领域先后开发20余项关键技术,为我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申政不是孤例,无数个这样的湖湘青年人才故事,正激励着青年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让新青年有新作为
培养好青年人才是基础,用好青年人是关键。近年来,湖南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攻关任务“揭榜挂帅”,鼓励有真才实干的青年科技人才担纲重大项目,让青年人才在项目实施中不断提升能力,湖湘青年英才中“90后”年轻教授不断涌现,该省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成长提速,成为战略科技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比如,中南大学特聘教授方国赵从事低成本储能关键电极材料开发、电解液调控及界面电化学等领域研究,提出电解液电极材料协同优化策略,实现锌锰电池高效储能;提出相界电子耦合效应增强储钠性能新机制,解决了高容量钠离子负极稳定性重要科学难题,已与多个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加速成果转化进程,立志突破我国绿色能源产业升级关键问题。
又比如,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蒋谦,针对饲料产业中呕吐毒素污染问题,发明了基于纸质微从控芯片的呕吐毒素检测方法,实现了快速、低成本的实时定量检测,节约了50%的检测成本。
再比如,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张江彬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和光物理、有机—稀土复合体系的光物理等领域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发展了新型超快光谱技术,提出了制备高效有机光伏器件新方法,深化了光电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表征机制理解,在有机光电领域将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万才超,致力于木质基功能材料领域研究,取得了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构效机制解译和性能定制化调控等技术成果,提升了绿色生物质资源在能量高效存储、分子超敏传感、水体污染物清除等前沿领域的应用价值。
近期,2021年度湖南省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立项名单出炉,35位40岁以下青年专家获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立项支持,占立项总数的1/3。湖南青年科技人才“小荷已露尖尖角”之势已然形成。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