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病毒(Ranavirus)是一类能跨种感染全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变温动物的核质大DNA病毒(NCLDVs)成员,但其复制和转录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属未知。
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病毒学学科组基于建立高效蛙病毒重组、基因复制及功能测试系统,以及从鱼类细胞新生DNA中分离特定蛋白、重组病毒亲和层析和纳米荧光素酶NanoLuc互补及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并揭示了蛙病毒复制和转录机器的组织架构及相关作用机制。
蛙病毒的复制和转录机器是一个由至少30种病毒蛋白和6种宿主蛋白构成的复杂装置;其核心复制体由病毒DNA聚合酶 (vDPOL)、增殖细胞核抗原(vPCNA)、单链DNA结合蛋白(vSSB)、解旋酶/引物酶(vhelicase/primase)等构成;而转录复合物的核心病毒RNA聚合酶则包含宿主RNA聚合酶II(RNAPII)亚单位Rpb3、Rpb6和Rpb11等蛋白;并经实验验证蛙病毒复制和转录机器中多种蛋白之间的关联与相互作。
科研人员介绍,其中,转录复合物核心包含宿主聚合酶亚基,在核质大DNA病毒群中尚属首次涉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作为病毒DNA复制和转录的连接体与调节中心,蛙病毒复制体核心蛋白vDPOL可与不同病毒及宿主蛋白相互作用,这预示该机器在蛙病毒跨种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进一步阐释子代蛙病毒的高效复制及跨物种感染机制提供全新视野。
相关成果以《蛙病毒的复制和转录机器: 组件、相关性及功能架构》为题,于Cell & Bioscience在线发表。该项研究由水生所水生病毒学科组与桂建芳院士团队合作完成,柯飞为第一作者,张奇亚为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3578-021-00742-x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