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文:《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新书发布

2022-07-30 07:39:22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30 7:46:51
选择字号: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新书发布

 

7月2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新书首发式暨专家研讨会在科学出版社召开。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部分成员参加,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社长孙莉主持会议。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独立起源的古文明之一,绵延流传,从未中断,但是,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开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 年),再往上就存在分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古史研究中的重大缺憾。夏商周三代在我国古代文明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但其年代学始终是一个学术难题。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国家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我国第一个由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是在《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的框架和结论的基础上编写修订而成,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9大课题、44个专题研究的综合与总结,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和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果和结题后的重要新进展。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回顾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的整个编写过程,从各专家开始分工到本书的最终出版,整个过程的感受是酸甜苦辣多种滋味并存。得益于所有人的努力,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成果,这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途径的探索。李伯谦认为,争论永远都会存在,甚至会更加激烈,没有争论便没有进步,而夏商周断代工程便是伴随着争论,一步一步更向前迈进。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仇士华从碳-14年代测定角度回顾了参与背景和历程。他表示,碳-14测年如何准确测年;得到的碳-14测年数据如何转变为对应的考古学年代,为考古学搭建一个年代框架,这是碳-14测年需要解决的问题。碳-14测定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并提供了技术支持。

与会专家表示,《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历经波折,但意义重大,该项目开创了多学科合作的先河,学术影响力十分深远,对未来开展年代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体现的开放、严谨、创新的学术精神值得传承与发扬。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资料图)

7月2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新书首发式暨专家研讨会在科学出版社召开。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部分成员参加,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社长孙莉主持会议。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独立起源的古文明之一,绵延流传,从未中断,但是,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开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 年),再往上就存在分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古史研究中的重大缺憾。夏商周三代在我国古代文明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但其年代学始终是一个学术难题。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国家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我国第一个由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是在《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的框架和结论的基础上编写修订而成,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9大课题、44个专题研究的综合与总结,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和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果和结题后的重要新进展。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回顾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的整个编写过程,从各专家开始分工到本书的最终出版,整个过程的感受是酸甜苦辣多种滋味并存。得益于所有人的努力,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成果,这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途径的探索。李伯谦认为,争论永远都会存在,甚至会更加激烈,没有争论便没有进步,而夏商周断代工程便是伴随着争论,一步一步更向前迈进。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仇士华从碳-14年代测定角度回顾了参与背景和历程。他表示,碳-14测年如何准确测年;得到的碳-14测年数据如何转变为对应的考古学年代,为考古学搭建一个年代框架,这是碳-14测年需要解决的问题。碳-14测定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并提供了技术支持。

与会专家表示,《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历经波折,但意义重大,该项目开创了多学科合作的先河,学术影响力十分深远,对未来开展年代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体现的开放、严谨、创新的学术精神值得传承与发扬。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