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察:张富清的“比较观”是一笔宝贵遗产

2022-12-21 20:25:40    来源:中国科学报    


(资料图)

2019年5月11日,张富清老人在来凤家中。李思辉摄

2019年5月,张富清老人接受本报记者李思辉(时任湖北日报评论员)采访。资料图

12月20日23时15分,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去世。97岁的张富清老人离开了我们,但老英雄的精神品格却将继续影响世人。尤其是他始终恪守的“比较观”,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富清曾是西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在西北解放战争中,他搞突击、炸碉堡、夺阵地、勇冲锋,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九死一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获得“人民功臣”奖章,可谓战功赫赫。然而革命胜利后,他却服从安排到湖北最偏远的小县城来凤工作,从此深藏功名64年,从不对人夸耀,从不据此邀功,就连子女都不知道父亲的英雄壮举。

笔者曾登门采访过张富清老人,只见他家里墙壁斑驳、多处漏风,于是不禁问他这么大的功劳为什么不跟当地政府说?他回答:“和那些牺牲的战友比,我有什么值得摆功劳的呢?”诚然,境界高不高关键看和谁比,看奉行怎样的比较观。

人不是活在真空中,每个人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和别人比较。张富清的了不起,不仅体现在他的赫赫战功上,更表现在他的精神境界上。枪林弹雨中,张富清以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为坐标,奋勇杀敌;战争胜利后,他以为国捐躯的战友为坐标,深藏功名;和平年代,他以焦裕禄等好干部为坐标,克己奉公、甘于奉献。这种和别人比贡献、比勤奋、比作为的比,才是正确的比,它能始终催人向好向上向美。反观一些领导干部处处比排场、比奢华、比享受,则是错误的比,它很可能把人引入贪污腐化的泥沼、难以脱身。

可见,“比较观”的背后实际上对应着名利观、价值观,即比较的时候,以谁为参考,与谁作比较,该比什么、不该比什么、怎么比,决定着一个人的境界高低、认识深浅、作风好坏、言行优劣。

了不起的人身上往往有相似之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痴心不改,无怨无悔,不给组织提要求、添麻烦;“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党和人民创造难以估量的财富,却一辈子艰苦朴素,从不和别人比吃穿,几乎总是“穿10元一件的衬衫”……深究起来,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身上闪现的何尝不是张富清式的“比较观”呢?

今天,我们的科研条件、各种待遇都比过去好得多,但一些人依然在干事创业“该不知足时”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在利益分配“该知足时”欲壑难填、因私损公,“比较观”的问题,依然需要高度警惕。主观上的解决办法就是像张富清们那样,自觉锚定自己的价值标准、精神坐标,并在此基础上搞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自己应该比较的对象、应该遵循的比较方法,进而在爱岗敬业、建功立业上比较先进,常常“知不足”;在利益分配、待遇享受上和那些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榜样比,始终“能知足”。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富清式的“比较观”,作为“张富清精神”的瑰宝之一,值得更多人关注和研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对照和学习。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