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南大教授:把握三个向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1-06 13:46:45    来源:中国科学报    


(资料图片)

2023年,我们要重点关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新变化与新特质。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再到“普及化高等教育”。时移势迁,进入高校的已不再是“吴下阿蒙”,他们的学识、资质已十分不同,抱负、追求也各异,我们怎么还能按照既有“唱本”、过时方案造就新一代学人?

所谓“高质量发展”,我理解是对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特质的概括与提炼——其一,不仅是数量的急剧增长,还应防止质量滑坡;其二,不是一般性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其三,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更加丰富且有新解,如多样性、针对性等。

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所熟悉、擅长、钟爱甚至引以为豪的高等教育哲学、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改弦更张,要有所校正、调整和充实,从而探索新的模式和路径。2023年,我们需要重点把握“高质量发展时代”人才培养的三个主要向度,并作出改变。

向度一,将高等教育的关注重心从“理想”嬗变为“应用”、大学的价值钟摆从“理想”转向“功用”。这充分显示了占主导地位的高等教育观出现了根本性变化。

我们常混淆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之间的区别,而用重在发现新知的学术型人才的评价标准与方式,要求重在应用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科学家与工程师、作家与文艺评论家、医生与医学研究大师应有不同的经纬,其评价要求和评价方式需要改变。

向度二,从以学科依托为导向的单一型人才培养,转向既依托学科又不囿于学科、通过多学科交叉造就新型人才,在继续造就高素质学术人才的同时,探索以适应社会应用需求、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在的难题是,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进入学科,接受程序化、符号化、概念化的学科训练,又要帮助他们在“入乎其里”后,能“出乎其外”,避免学科藩篱的局限与束缚,能够用其他一个甚至多个学科的视野观照客观事物。

向度三,从传递“高深学问”到造就“智慧之士”。当下,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诸多不确定性,当代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应该也不可能再是“博雅之士”或“饱学之士”,而应当是“智慧之士”,即如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所说,“虽然没有受过任何类似应对今天各种问题的培训,但却受过教育、能够运用所有智慧和以广博的视野处理所在时代不断变化之问题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大学需要作出改变。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