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陷入昏迷状态的慢性意识障碍者就是人们常说的“植物人”,很多家人只能绝望地看着亲人在“沉睡”中逝世。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治疗是全球医疗界面对的难题。
记者23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被诊断为“植物人”的患者,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植物人”,而是处于微意识状态。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及时准确地评估他们的神经功能,并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有可能促进他们意识恢复和功能改善的。
记者当日获悉,“唤醒沉睡的你”——昏迷病人促醒公益项目启动。该公益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宋冬雷脑科研究与发展基金、上海冬雷脑科医院联合发起,旨在帮助昏迷患者进行科学评估。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院长宋冬雷告诉记者,中国有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人数众多。长期的治疗、护理过程,高额的费用令患者家庭不堪重负。科学、系统的促醒评估对昏迷患者而言有着重要意义,让更多患者能够尽早接受这些评估,是本次公益项目发起的初衷。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宋冬雷脑科研究与发展基金管委会秘书长陈重焕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昏迷病人的境况,也希望脑健康管理的理念能够进一步传播。
据悉,研究发现,实际上相当一部分陷入昏迷的意识障碍患者有苏醒过来的可能。但前提是对患者的意识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近年来,尽管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评估已有长足发展,但是要准确地诊断患者的意识状态仍然十分具有挑战性。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调控学术中心主任曾冉表示,目前,临床常用的意识评估方法,包括行为学量表评估、神经电生理学评估、神经影像学评估以及血清标志物评估等。联合应用多指标、多模式的促醒评估,能大大提升评估的准确率,因此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或是最优的选择。
曾冉表示,对于那些昏迷后无反应的患者,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神经电生理学评估手段包括:脑电图(EEG)、诱发电位(EP)及经颅磁刺激联合脑电图(TMS-EEG)等。这位专家表示,神经电生理评估不仅可以揭示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情况,还有助于展示患者的意识状态,为预测病人苏醒几率提供极大帮助。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RMI)等为代表的神经影像学评估,能对特定的大脑活动皮层区域进行准确、可靠的定位。
在走访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专家吴雪海介绍,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直接恢复患者的意识和功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植物人”就没有治疗的可能和希望,以脊髓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DBS)为代表的神经调控促醒治疗,可作为“电子药”或是当下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吴雪海分享了一个促醒病例,突发脑出血陷入昏迷的患者,经过急诊手术和后期多次手术后,以“植物人”状态存活下来。经过评估,医生认为,该患者出于微意识状态,意识恢复的可能性较大。医生为她选择了脊髓电刺激(SCS)促醒治疗。目前该患者仍在继续康复中,家属反映开机后患者的自发运动和遵嘱活动愈发增多,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完)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