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表改革开放后国内首篇《自然》论文,呼吁让中国科学走向世界 全球热闻

2023-05-17 14:35:11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资料图)

2023年5月17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中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邹承鲁的百岁诞辰。
这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他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大,抗日战争期间投笔从戎,加入远征军;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二战后重启的首届“庚子赔款”留英公费考试,在剑桥大学与李四光的独生女相识相恋;他回国后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邹氏公式”和“邹氏作图法”,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一时“洛阳纸贵”;他呼吁让中国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还身体力行发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篇《自然》论文……
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为了维护科学尊严,坚持与学术界的不正之风斗争,被誉为“直言的科学家”。
邹承鲁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供图

同学少年,投笔从戎

1923年5月17日,邹承鲁出生于山东青岛一个民主、开化的家庭。他天资颖悟,很得师长赏识。但也因为性格张扬,闯过不少祸。

早在读高中时,邹承鲁就对国民党派军训教官监控学生极为不满。一天晚自习,当蛮横痴肥的教官走进教室时,他向同学使了个眼色,一起用英语高喊教官的外号——“土肥圆”,险些被开除学籍。幸亏有几位老师力保,才记大过作罢。
高中毕业后,邹承鲁考取了“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的西南联大。明明是一个化学系学生,他却兼擅文理,能吟诗、会做对,撰剧本、写小说,编墙报、演戏剧,俨然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在西南联大的最后一个学年,邹承鲁的学业被战火打断了。家国危亡之际,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牵头成立了“志愿从军委员会”,动员学子们投笔从戎、抗日救亡。
邹承鲁恨透了日本侵略者。他在沈阳读小学时,亲历了九一八事变;在武汉读初中时,又在日军的迫近下乘船逃难;在重庆读高中时,见证了频繁的狂轰滥炸;此刻就连偏安一隅的西南联大,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想到这里,22岁的邹承鲁提笔写下一封家书,告别母亲,参军远征。
在印度,邹承鲁成了一名运输兵,驾驶大卡车冒着生命危险往返运送军用物资,甚至被派往印缅边界霍乱横行的驻地。直到日军大势已去,邹承鲁历经艰险,终于回到了西南联大。
时至今日,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里,还矗立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石正面是冯友兰撰写的碑文,背面刻着抗战以来从军的834名联大学子姓名,邹承鲁的名字就在其中。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供图

留学归国,破解难题

从西南联大毕业一年多后,邹承鲁通过了二战后重启的留英公费考试。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