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号即将出征,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2023-05-30 08:35:21    来源:光明日报    

5月29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了此次任务的相关情况。


【资料图】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全”“新”“多”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完成建造,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是该阶段迎来的首个乘组,由1名首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其中,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林西强表示,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特点可以用“全”“新”“多”三个字来概括:一是“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二是“新”,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飞行;三是“多”,航天员景海鹏是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将成为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自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2022年6月确定以来,3名航天员全面开展了八大类、二百余项任务强化训练及准备。面向工程新阶段更大规模的在轨应用任务,重点加强了空间试(实)验项目、空间站组合体管理和载荷出舱等训练。目前,首次执行任务的2名第三批航天员,在乘组共同训练基础上,通过加强重点科目训练,进一步提升了操作和适应能力,为执行任务做好了全面准备。

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安排趋于常态化

如今,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任务。林西强表示,航天员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将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六类任务:一是驾乘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返回,辅助货运飞船、巡天望远镜等来访飞行器对接和撤离,确保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二是对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的照料,包括飞行器状态设置、在轨物资管理、平台设备维护巡检、舱内外设备安装、载荷进出舱等工作,确保空间站平台安全稳定运行;三是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包括健康状态监测、在轨锻炼训练等,确保航天员在轨健康工作生活;四是进行在轨实(试)验,利用空间站舱内外应用设施开展大规模科学研究与应用,确保发挥空间站应用效益;五是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包括天宫课堂授课、公益视频拍摄等,最大化发挥空间站综合效益;六是进行异常情况处置,包括在轨故障的应急处置,对故障设备进行在轨维修更换,必要时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维修作业,确保空间站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任务期间将迎来2次对接和撤离返回,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再对接和撤离,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林西强介绍,乘组还将开展电推进气瓶安装、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将完成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让载人航天再次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本次任务乘组由3类航天员构成,也将为后续任务安排积累经验”。

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成果颇丰

探索未知宇宙,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国际合作是航天发展的趋势潮流。就国际合作方面,林西强表示,在中国空间站建造建设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一方面,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已有的,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等机构间的国际合作项目,持续深化与已建立机制的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新兴航天国家的合作交流,重点在空间站科学实验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等方向。此外,还积极参与空间环境治理、太空交通管理、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等国际议题讨论和规则制定,为人类在外空领域应对共同挑战作出贡献。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有关筹备,我也十分期待并欢迎国外航天员参加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林西强说。

中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于3月完成初选

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需要,中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于2022年全面启动,按照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三类,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在会上,林西强介绍,截至2023年3月,已完成初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一百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其中航天驾驶员来自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主要来自工业部门和高等院校,有10余名来自香港和澳门地区候选对象进入复选。

“四选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如果港澳地区的候选对象通过复选和定选,可于明年初进入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一般要经过两年半左右的训练,通过考核后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基本条件。”林西强还针对已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如何再次进入太空的问题作了解答——自航天员返回地面后,通常需要六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飞行后的身体状态恢复,经评估满足条件后就可以转入正常的工作和训练状态,参与下一轮航天员乘组选拔。入选后一般经过1至1.5年左右的训练,即可再次执行飞行任务。

未来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将升级为“十”字构型

目前,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并进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航天员将长期连续驻留空间站,通常每年进行2次乘组轮换、1至2次物资补给。林西强表示,在确保空间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应用与发展阶段主要任务可从“应用”与“发展”两个方面来概括。

在应用方面:为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全面发展,将充分利用空间站目前已配置的舱内实验柜和舱外载荷,以及巡天空间望远镜等设施设备,滚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专业领域近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近期将面向社会公开发布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科学与应用项目征集公告和指南,持续开展项目征集工作,不断扩大项目征集范围,力争尽快实现空间站应用资源满载运行,持续产出高水平应用成果。

在发展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近地轨道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将统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近地载人飞船。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为进一步降低空间站上行货物运输成本,增强上行货物运输的灵活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面向全社会发布征集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公告,后续将择优开展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研制及飞行验证。

(本报记者 章 文)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