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宫崎敏明履新校长没多久,会津大学的教职员和学生就收到了一封“神秘邮件”。这封匿名邮件称,宫崎的多篇论文存在自我剽窃和重复提交等学术不端行为,甚至抄袭学生的论文。接到指控后,会津大学成立了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这次调查持续了近两年时间。2022年2月3日,会津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调查结果。委员会发现,宫崎有4篇论文使用了他过去论文的研究结果,却未注明明确引用,已构成“自我剽窃”。当时宫崎表示,对于给学校和相关方带来的不便,自己深感歉意,并自愿上交一个月工资的20%作为处罚金。根据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的数据,日本大学校长的平均月薪约为6万元人民币,20%约为1.2万元。调查委员会答应了宫崎的请求。日本会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izu)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次调查结束仅仅一个月后,宫崎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又“自曝”自己共有12篇论文涉嫌自我剽窃。会津大学对宫崎第二次调查的报告。在调查背景中,可以看到宫崎“自曝”(self-reported)12篇论文涉嫌自我剽窃随后,针对宫崎的第二次调查开始,一直持续到2023年2月。委员会调查了宫崎自2005年就任会津大学教授以来发表的54篇论文。最终发现,除了之前曝出问题的4篇论文之外,宫崎还有3篇论文存在自我剽窃、有5篇论文存在重复提交。根据委员会的定义,自我剽窃是使用了自己之前论文的研究成果,却未注明引用;重复提交是直接提交自己之前论文的研究成果,没有作出创新。涉事论文发表于2008年至2016年之间,都是关于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委员会认为,这些论文的合著者都没有过错。宫崎不服,于2023年2月提出上诉。宫崎先“自曝”后上诉的操作,着实让人迷惑。合理推测,可能是因为调查结果比宫崎“自曝”的情况更加严重——宫崎“自曝”12篇论文均为自我剽窃,而调查结果为7篇论文存在自我剽窃、5篇论文存在重复提交。又或许存在别的原因,根据目前的信息来源,背后真相究竟如何,尚未可知。委员会重新进行了调查,将其中1篇涉嫌重复提交的论文改为自我剽窃,但其他调查结果不变。委员会建议宫崎撤回重复提交的论文,并纠正自我剽窃的情况。宫崎解释说,自己不清楚论文的提交规则,没有注意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如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2006年制定的《防止研究不端行为指南》和2014年对这一指南的修订。因此,宫崎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构成了自我剽窃和重复提交。委员会还认为,宫崎“严重忽视了研究人员应尽的基本职责”,将学生的研究数据和成果归于自己。但宫崎认为,学生处于他的监督之下,无法与他平等讨论,因此学生的成果也属于他。宫崎将一名参与研究的学生列入论文致谢中,而不是作者,他说是因为“学生毕业后很难取得联系”。此外,宫崎还被揭露“在未遵守大学内部程序的情况下申请政府援助”。当时,宫崎在申请文部科学省的补贴项目,以改变研究生院的组织和能力,并增加学院数量。在被县政府指出问题后,宫崎马上撤回了申请,但还是造成了一些混乱。宫崎说,他对给学生、毕业生、支持者和县民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7月召开的校长遴选会议决定,建议宫崎敏明辞职,这实质上相当于解雇。于是,在学校的“建议”下,宫崎敏明辞去了会津大学理事长兼校长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