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 | 广州新型研发机构“竞相奔腾”

2023-08-03 07:59:31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在攻克航空轮胎这一“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有何最新成果?在引入全球一流科研成果在穗转化的过程中,如何让“专家之眼”和“市场之手”形成合力?

8月2日,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出发探访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探讨科技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开创“二次出发”新局面的“广州密码”。


【资料图】

广州健康院与相关单位联合研制的新冠奥密克戎疫苗。

广州健康院: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生物医药“黄埔军校”

20年前,作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为“广州健康院”)应运而生。新型研发机构,“新”在哪儿?

第一是新的机制。“率先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率先实行全员聘用制、率先实行事业单位科学家协议工资制,后续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该院党委副书记侯红明介绍。第二是新的领域。“我们没有选择当时国内的优势领域,而是特意选择距离国际前沿水平较远的领域,以高水平科研切入面向未来发展。”

立足这一理念,该院成为我国第一个从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在iPS技术、大动物模型和异种器官移植、创新药物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的重大突破,多项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生命科学进展。

这也让该院成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和健康领域的“黄埔军校”。“我们是广州实验室筹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也是孵化出广州恩宝、恒诺康、华南疫苗、锐博、昭泰等知名企业的‘摇篮’。”侯红明说。

人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创新要素。在广州健康院,有一支来自全球的尖端科学家队伍。2002年,赖良学在实验室采用基因敲除技术首次实现了人类培育“基因敲除”克隆猪,2007年他加入广州健康院,至今仍为实现将猪器官移植到人体、解决人类面临器官移植供体严重不足的问题不断努力。

记者留意到,该院也有一支工程师队伍,为科学家开展科研提供工程技术支撑,尤其是科研仪器的供给。工程师在距离科学家最近的地方,挖掘并响应他们的需求。“例如,我们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台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解决了干细胞自动识别和挑取算法、光片显微镜中的自适应优化算法等问题,就是为了让科学家从周期长、人力消耗大的细胞培养工作中解放出来。”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办公室(筹)副主任樊科介绍道。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外景。图中两个巨型“轮胎”建筑为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

黄埔材料院:布局大科学装置,“卡脖子”技术攻关带动产业发展

成立于2020年2月的黄埔材料院,已完成航空轮胎国产化技术全链条贯通,实现了仿生合成橡胶和数字轮胎软件两项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掌握了41项核心技术。

据黄埔材料院科研人员单承标介绍,中国航空轮胎长期依赖租用国外产品,按起降次数缴费。为了破解航空轮胎和高性能天然橡胶“卡脖子”困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提出仿生合成的解决路径,协同攻关仿生橡胶合成技术等核心技术难题。其中黄埔材料院承担了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建设等核心任务,并负责将先导专项衍生的先进技术外溢到以民航轮胎、特种工程轮胎和新能源汽车轮胎为代表的高端轮胎产品中,在广州进行产业转化,形成聚集效应。

目前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已建成投入使用,该装置可满足航空轮胎、航空轮辋、刹车系统、起落架系统等各种航空部件的测试需求,是攻克航空轮胎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之重器。黄埔轮胎(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则承载着将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的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的使命,预计今年可突破3亿元销售额。

为了进一步推进产业化成效,材料院启用了“揭榜挂帅”机制,发动院内力量破解企业技术难题。该院人力资源部部长罗志明介绍,芯片化学材料中心团队揭榜光刻胶相关项目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难题,联合成立了广州德聚埔材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投资金额2亿元。

广州市科技局平台基地处副处长夏万志表示,“广州一直以支撑产业发展为重心,强化产业技术供给能力。技术供给能力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生存之基。”2022年,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纵向项目592项,经费5.47亿元,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218项,累计已形成国家标准172项,建成3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做实验。

大湾区协同院:全球遴选颠覆性技术,助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踏入位于广州黄埔中新知识城纳米谷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展厅,琳琅满目的全球领先科技产品彰显了其在学界与业界的地位。例如,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台唯一实现长时程超快成像的超分辨显微镜,活细胞上仅有60纳米的核孔结构,超分辨显微镜不仅能看清,还能给它拍“动图”。

副院长袁莹介绍,大湾区协同院围绕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光电、材料等重点领域,通过引进源自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接续研发加速产业化,目前累计实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达35项。

这是一家既有全球领先的颠覆性创新技术能力,又能紧贴市场和应用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前沿技术遴选上,我们组织全球一流科学家设立国际协同实验室,依托‘专家之眼’做决策;但对于中试放大阶段及以后阶段的项目,我们更注重‘市场之手’。”该院副院长刘玉峰说,“一方面我们从产业的维度来对项目的产业化价值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组建投资基金并联合社会资本,采取市场化决策并领投、研究院予以配套资助的方式决策项目和支持项目。”

这与广州通过科技金融推动产业良性循环的思路不谋而合。近日,广州市科技局支持推动广州产投集团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设立了50亿元的“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通过构建政府资金+国资引导的成果转化基金+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模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沿途下蛋”“就地转化”。

记者了解到,依托该院建设的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挂牌运行,致力于在广州培育和聚集颠覆性技术、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样板。“颠覆性技术是颠覆了某一领域主流产品和发展格局的技术,是大国竞争的关键变量。”刘玉峰说,这将是广州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优势的一步关键棋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