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绿色”为底绘新景

2023-08-09 07:48:02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

身边新规⑳

番禺区地处珠江口、狮子洋畔,是著名的岭南水乡,珠江穿流而过,水网纵横交错,水脉滋养大地,为广州禺山大地注入了生命力,营造了绿意盎然、勃勃生机的绿色发展空间。


(资料图片)

当下,全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番禺区作为广州为数不多的具有山水林田湖海草全生态要素的行政区,把绿的底色、绿的责任背在肩上,落到这片土地上,编制制定了《绿美番禺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及《绿美广州南部综合示范片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方案》等,采取一系列“绿”的措施,推进绿美番禺生态建设落地见效,打造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的岭南花园城区。

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湖光山色,绿美如画。

强化顶层设计谋划

厚植绿色生态根基

“番禺的氧吧”大夫山上,峰峦起伏、湖光倒影;市桥河一湾碧水长流淌,白鹭齐飞景色美;狮子洋畔,碧水连天,海风轻拂,绿树摇曳,鸟鸣阵阵……展开《番禺区山水林田湖草全生态要素保护利用一张图》,厚实的绿色生态家底跃然眼前。

去年,番禺区委、区政府在全市首创组织多部门将山水林田湖草、历史文化、水生态治理等全领域数据,整合形成番禺区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一张图”,实现全领域资源对接、动态数据共享,推进番禺区城市管理治理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

记者了解到,《番禺区山水林田湖草全生态要素保护利用一张图》包括19类生态要素:耕地、园地、林地、公园、苗场、高标准农田、古树、湿地公园、绿道、碧道、道路绿化、河涌水系/蓝线、坑塘水面、自然保留地、一级水源保护区、都会区生态廊道等。番禺大地上每一抹绿色,都藏在这张图中。

为了让家园更美,番禺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先行”的原则和“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目标要求,统筹规划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城乡一体绿美家园等生态建设和绿化美化八大工程,积极打造番禺新时代生态建设新格局。

按照省市的部署,番禺区研究制定了《番禺区关于贯彻落实省市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实施方案》,作为整体推进绿美番禺生态建设的引领,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绿美番禺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绿美番禺五年行动计划2023年工作要点》以及《绿美广州南部综合示范片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方案》,把绿美生态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数据显示,今年,番禺已完成森林质量优化提升2010亩、封山育林2000亩,乡村绿化美化完成1184亩、新增城市绿地1003亩。在各镇街、村居开展植树造林、“四旁”绿化等乡村绿化美化工作,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绿地、立体绿化建设等,全民参与,共同为绿美番禺“添砖加瓦”。

建设南部迁地保护区 擦亮大夫山森林公园品牌

今年以来,在大夫山榕树公园新增榕属植物43种1000余株,主要引进疣枝榕、歪叶榕、假斜叶榕等品种。目前,大夫山榕属植物已达65种11200余株,未来可达100种……

去年,广州首个专门以榕树为主题的公园——大夫山榕树公园正式揭牌,成为注重发挥榕属等乡土植物在广州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生态功能和文化内涵,共同守护绿色记忆的真实写照。

番禺区结合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契机,选定大夫山森林公园作为绿美广州南部综合示范片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和广州南部迁地保护示范区的建设主体,注重科学施策,坚持适地适树、科学绿化、迁地保护,打造集林分优化、生态富民、旅游休闲、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特色的综合示范点,推动广州唯一一个榕树公园的建设发展,落实“大城名园”“城园融合”。

此外,番禺区还推动以大夫山榕树公园为核心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南部迁地保护示范区体系建设,会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大力开展引种、保育和研究工作。

修复海鸥岛红树林 守护最美海岸线

番禺狮子洋畔,淡水和海水交汇,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湿地上生长的红树林被称为“固碳能手”“海岸卫士”。

番禺区石楼镇、化龙镇、新造镇、石碁镇、沙湾街、小谷围街等多个镇街均分布有红树林,其中海鸥岛红树林湿地公园于2023年被认定为广州市重要湿地(第一批)。2023年3月印发的《广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也提出要以海鸥岛等湿地为重点,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

2021年,番禺区启动了全市面积最大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石楼镇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修复海岸线3.91千米,修复红树林面积6.7公顷,新种植红树林面积6.4公顷。

同时,项目注重后续精细管理,并委托专业机构对红树林生长情况和鸟类多样性开展跟踪监测、效果评估。目前,项目实施区域的红树林成活率达91.6%,栖息鸟类46种近700只,生物多样性成效已逐步显现。

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湖光山色,绿美如画。

聚焦 

“五个一”行动共筑绿美番禺

番禺区积极开展“五个一”行动,即撒一颗种子营造植绿护绿良好氛围、加一块“衬垫”免除树木皮肉之苦、挂一块树牌推进绿化科普工作、种一批优质树木藏富于树、建一支“树医生”“育木师”队伍保树木健康,落实城市绿化精细化管理。

如,加一块“衬垫”免除树木皮肉之苦。借鉴外地经验做法,选用结构疏松、富有弹性、结实耐用的材料,垫衬在固定树木保护支撑杆的箍环与树干之间,减轻对树木的硬挤压,改善箍环与树木接触部位的透气性,为树木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再如,建一支“树医生”“育木师”队伍,常态化守护树木健康。番禺区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合作组建了4人“树医生”队伍,针对树木的“疑难杂症”进行研判分析,对濒危但具有救治价值的树木及时制定救护与复壮措施,并指导养护单位和“育木师”队伍开展针对性救治工作。同时,加强专业培训,切实提升城市树木品质化、精细化管养水平。

声音 

完善“森林”城市基础设施

夯实番禺生态文明基础

刘凯昌 广东省林学会造林专业委员、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高级工程师:

今年上半年,番禺区初步绘就了绿美番禺生态设计的蓝图,交出一份答卷:以林长制为契机,通过空间规划、土地利用、项目引导等方式,在森林公园、湿地、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实施林分改造、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在道路、河涌、沿海堤岸等区域落实防护林项目;在各个镇街村居开展植树造林、四旁绿化等乡村绿化美化工作。

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森林”这一城市基础设施,强化全民植绿护绿兴绿的生态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夯实番禺生态文明基础。期待未来五年,结合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以及番禺特有的岭南山水特色,扎实推进绿美番禺大行动,重点做好大夫山榕树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城乡一体绿美家园等建设,让番禺的林分结构更优化、森林和水生生境更和谐、市民服务更完善,绿美环境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绿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显,打造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的岭南山水宜居花园城区。

《广州日报》2023年8月9日8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番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