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言 | “善待”民企 需要善于“降甘露”

2023-10-12 08:57:25    来源:广州日报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只是财富500强,它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谁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中小企业”。


(资料图片)

的确,现在的稚嫩幼苗,未来可能是参天大树。而能否“善待”中小微企业,是一座城市能否持续繁荣的关键所在。在所有“善待”里,资金尤为关键。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资金流对企业而言如同血液。其流量是否充足、流通是否顺畅,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中小微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一些民企面临的困难,如订单减少、生产成本走高、经营压力较大等,最终都会体现在账面上;再换个角度看,民企的发展壮大也都需要钱来“保驾护航”。没钱,就不能增资扩产;没钱,就没办法升级技术设备;没钱,就无法吸纳优秀人才;没钱,甚至连维持正常生产运营都困难。

如何送好这记关键“助攻”?广州“民营经济20条”瞄准民企的资金难题,给钱给政策,措施精准,力道十足。从企业的“体感”来看,我们可以做的、必须做的,还有更多。

比如,惠企政策要快兑现。

从租金补贴、税费优惠到认定奖励、配套经费,当前各地都对民企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对比来看,各地政策本身区分度不高,但政策“兑现度”略有差异。在杭州、苏州、宁波等地走访发现,企业对政策兑现可谓交口称赞。如何完善政策的精准推送机制、能否优化兑现流程,更好实现“政策找人”、政策智配?各区各部门还需下细功夫。

又如,应急援助要更精准。

苏州一家新药研发企业产品管线进入临床一期,然而股权融资进展未能如期推进。危急关头,“金融顾问组团”给予融资建议,帮助企业拿到银行500万元过渡资金。另有一家企业急需上千万元的仪器设备,但资金压力巨大。怎么办?园区牵线高校,让企业使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设备,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走访民企,经常能听到这样“神转折”的故事。应当承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生死攸关的关键节点,此时有人帮一把,很多时候就能化险为夷、重焕生机。正因此,广州“民营经济20条”提出建立民营企业应急援助机制,要求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应急援助工作。对此,有必要及时广泛、常态化收集企业问题,建立畅通便捷的需求-反馈机制,助力企业诉求及时响应解决;要“一企一策”、精准精细,依法依规又敢想敢干,真正帮助民企克服困难、找到出路。

正在建设中的广州国际金融城。

再如,融资支持需再加码。

中小微企业融资,堪称老大难,甚至世界性难题。眼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融资难、首贷难、长期贷款难、低息贷款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梳理深圳、杭州、苏州、宁波等地经验会发现,企业融资在挖潜上还有巨大空间。

一是把“池子”做大。今年以来,深圳按照“一集群一基金”理念,组建“20+8”产业基金群;有“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打造了千亿元基金矩阵;合肥打造了“基金丛林”,引导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截至2022年底,杭州已有私募基金管理人1447家,备案基金9185只……让金融之水更充沛,需要不断扩大资金供给。这方面,除了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科创基金等,不妨加大对社会资本、园区平台、国有资本等参与设立系列投资基金的支持力度,持续培育创投、风投的活跃土壤,为企业从“种子”到“大树”的全生命生长周期提供各类资本所需。

二是把“梯子”搭好。中小微民企多为轻资产,没设备没厂房,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如何为其融资增信,解决纯信用贷款问题,可谓关键。在苏州,“创新积分贷”推动银行“见分即贷”,“数商贷”可将企业的数据资产转化为无质押贷款;在宁波,“亩产保”“亩均效益贷”让企业的亩均效益也能成为授信依据,“科技攻关险”为企业研发风险买单;温州探索“科创指数”评价体系,让科技型企业凭借科创能力进行融资;深圳推出“首贷户”贴息政策,直指首贷难……这些金融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企业的无形资产转化为增信手段。其背后,要把征信平台这一“基础设施”建设好,要巧借保险、担保之力,要发挥好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作用,同时可设立“金融创新奖”等奖项,更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让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好产品多起来。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三是把服务做精。浙江首创金融顾问制度,推动1800多名金融顾问下沉一线,为中小微企业“问诊把脉”、纾困解难;深圳启动“金融驿站”,深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宁波开通“金融超市”,让企业24小时发需求,银行实时抢单……对中小微企业而言,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至关重要。对此,既要用好新技术,让企业找钱更快捷;又要用“笨办法”,组建金融服务队,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监测、对接、服务全覆盖”行动,及时了解企业融资需求,让金融服务更“接近”、更便利、更“可得”。

中小微企业是城市活力之源。它们发展好了,经济才有活力,城市才有实力,民生才有根底。持续强化中小微企业资金支持、金融服务,让更多有前景的中小微企业活下来、长得大、发展好,方能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来源:广州日报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映武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