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鸟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拼多多连续发生了两件大事。
先是拼多多APP的多个版本被发现存在恶意插件,这些插件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使用非法的广告技术以及通过其他非法活动来获取收入等恶意行为。
随后,谷歌将其从应用商店下架,对于已安装用户则会发出警告提示卸载。
几天后,更猛的来了:知名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公开确认,拼多多APP的部分版本包含恶意代码,利用已知的Android漏洞提权,下载并执行额外的恶意模块,其中一些还获得了访问用户通知和文件的权限。
卡巴斯基还在报告中列举了拼多多“恶意行为”的具体内容,包括保活、诱导欺骗、防卸载、信息收集、攻击和感染、远程静默安装行为等。“恶意行为”主要围绕获客、促交易、高日活三个目的。
惊人的还不止这么多。
据猎云网援引奇客Solidot文章,拼多多应用的恶意功能最初只针对农村和小城镇的用户,避开北京上海之类大都市的用户,此举旨在降低被暴露的风险。
通过收集用户活动的大量数据,拼多多能全面了解用户习惯、兴趣和偏好,改进其机器学习模型,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推送通知和广告,吸引用户打开应用并下单。
我们姑且将这起事件称之为“代码门”。
第二起则可以称之为“炸店门”。
近期,拼多多商家通过对部分拼多多自营店或品牌店集中批量下单,并迅速申请“仅退款”,影响店铺正常经营,谓之“炸店”。
二原因是这些 商家认为拼多多的“仅退款”政策,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代码门”发生后,拼多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悄然之间,这么一件严重损害用户利益,赤裸裸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就这么过去了。
但在“炸店门”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拼多多“小二”不仅通过朋友圈公开进行回应,各大媒体也突然集中为拼多多煽情起来了:
1、都炸店了,拼多多还在坚持什么
2、拼多多遭遇“炸店”,究竟动了谁的蛋糕
3、拼多多站在消费者这一边,错了吗?
……
看看这些标题,仿佛拼多多成了消费者的守护神,是维护电商正义的化身,是默默为消费者付出而被商家责难的委屈角色……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有必要讨论下,拼多多被炸店到底冤不冤,拼多多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保护消费者。
01
这是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矛盾,不必绑架用户打悲情牌
——
先说结论:拼多多被商家炸店,与消费者没多大关系,拼多多不必也不应该打着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幌子。
拼多多作为平台,制定了商家的入驻、运营规则。商家在平台开店,前提就是接受游戏规则,当然也包括接受“仅退款”。
可如今商家不干了,觉得“仅退款”让自己利益受损了,没钱赚了。商户指向的自然不是消费者,而是拼多多的政策。
他们的诉求不是让消费者把货退回来,而是让拼多多修改规则。从这一点来说,这就像是商户与商场之间的纠纷,与消费者无关。
拼多多的逻辑是,自己的规则是为保护消费者而制定的,是为了消费者而站在商家的对立面。
平台对商家的规则合不合理,与拼多多是不是在保护消费者,这是两码事。拼多多不积极回应商家诉求,反而绑架消费者打悲情牌,属于 典型的转移矛盾。
要知道,本质上商家与平台才是利益共同体,他们都从对消费者的服务中获益。
02
品牌商家有特殊待遇?拼多多“一碗水端平”了吗?
——
虽然大家都在拼多多平台开店,但 店与店之间,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据澎湃新闻报道,拼多多在推动百亿补贴的过程中,对品牌商家和黑标商家给予更多优惠和保护,很少用户能够在购买品牌商品时申请“仅退款”。
在不少卖家看来,品牌商家享受着比普通商家更好的区别待遇。
澎湃新闻的描述,与消费者的实际感受相符。 真正能够成功“仅退款”的,通常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商品和商家。
那么问题就来了,拼多多所谓的保护消费者的“仅退款”政策,为何在品牌店里就失灵了,拼多多对用户真的有诚意吗?
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拼多多对入驻的商家又做到“一碗水端平”了吗?
(拼多多收费标准)
消费者付出了金钱,商家提供了货品。按照平台规则,每一笔订单,拼多多都从中收取了一定费用, 公平对待消费者和商家,是平台的应尽的本分。
03
消费者需要的只是合理的保护机制,拼多多不需要自我感动
——
“仅退款”是拼多多宣扬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重要机制之一,也的确避免了很多消费者的利益受损。但我们首先要问一下,什么情况下,消费者会用到“仅退款”?
消费者使用“仅退款”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是商品确实有问题,商家又拿不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拼多多商品的整体质量,用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申请“仅退款”天经地义、没毛病。
二是的确有少量贪小便宜的消费者恶意“仅退款”。
这种情况下,拼多多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打击恶意退款,维护商家权益。
我相信大多数人在电商平台购物,只要买到的商品符合预期,都不会恶意找商家麻烦。也就是说,在拼多多做好商家管理、商品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正常消费者并不需要过度的保护机制。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均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政策。相信平台、商家只要执行到位,大多数问题都能解决。
这也意味着,拼多多却认为所有消费者都需要“仅退款”的保护,甚至“不惜”站在商家对立面,也许 只是平台的一种自我感动。
04
不是拼多多非要给用户权益,而是它没有选择
——
证券时报此前有一篇报道,200首周杰伦歌曲在拼多多只卖5毛钱。拼多多此前还遭到多家出版社、作家讨伐,平台盗版书大行其道、肆无忌惮。
如今在拼多多买低价书,商家甚至可能直接告诉你他卖的是“影印版”。这些明显侵权的商家能够生存,拼多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拼多多的问题不只是侵权那么简单。在黑猫投诉,拼多多的投诉量高达72万条,远高于京东和淘宝的50多万条。
用户投诉的内容也存在显著差别,对拼多多的投诉更多地涉及假货、质量差、夸大宣传等,对京东淘宝的投诉则主要集中在发货速度、客服处理、服务等方面。
很多用户也反映,在拼多多买到问题商品的概率,要远大于其他电商平台,有时候能不能买到合适的商品甚至要看运气。
另外, 拼多多开店门槛低、成本低,商家对于口碑的重视,又远不如其他电商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拼多多没有“仅退款”政策,大量用户买到不满意的商品,拼多多商家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果会是什么?
从这一角度看,拼多多坚持“仅退款”,更像是安抚用户的一种手段,也是平台混乱生态下不得不维持的选择。
“仅退款”缓解了消费者对平台和商家的不满, 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平台本身。
05
构建公平合理的电商环境,是拼多多应尽的责任
——
拼多多如今已成立近8年,2021年的成交额已达到2.44万亿元。外界预估拼多多去年GMV已达到甚至超过3万亿元,可比肩京东。
拼多多早年的野蛮生长尚可以理解,但 平台大了之后,应有更多社会责任感。
但不论是面对长期以来对平台的各类质疑,还是面对近期发生的“代码门”事件,拼多多都坚持避而不谈。这并不是一家负责任的电商企业应有的态度。
早在2019年,人民网针对电商平台“二选一”问题就发布过评论,指出要营造公平有序的电商市场环境。
反观拼多多,“仅退款”政策让商家感觉不公平,尤其是 对品牌店还有“特殊待遇”,难言公平。
对平台广泛存在的商品质量及侵权问题, 拼多多未能尽到管理责任, 也扰乱了电商市场的秩序。
拼多多不思考如何净化自己的电商生态,提升平台的价值和调性,反而利用“炸店门”煽情,实在不是一家大厂应有的态度。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花椒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