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句流传于学生时代的金句,放到汽车行业竟然也显得十分契合。
在过去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模仿”成为大多数自主品牌难以摆脱的标签。简单粗暴的车企,直接照搬经典车型的外观造型,以保时捷、路虎为例,便是现成的销量密码;而注重内涵的车企,则会着力研究爆款车型的设计精髓,即便只是针对卡罗拉、CR-V底盘结构进行复刻,也能获得不错的市场表现。
毫无疑问,单纯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模仿”,或者说是“逆向研发”,能够将研发精力放到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车型上,从而少走许多弯路,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沿着别人的足迹前进,只能尾随其后,永远无法实现超越。不少自主品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包括吉利的CMA架构、长安汽车的蓝鲸动力,均打造出自身的技术IP。
然而,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在新能源时代中,自主品牌曾经做过的事情,如今或将在日系车企身上实现重演。据《界面新闻》报道,日本规模最大的出版社“日经BP社”推出一本名为《中国BYD SEAL(海豹)彻底分解(全体编)》,其中详细记录了日本工程师对比亚迪纯电中型车海豹的全面拆解过程。新书售价8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目标读者针对专业的汽车工程师和相关专业人士。
无论是对于比亚迪,还是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这则信息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近些年,自主品牌在不遗余力地拓展海外市场,除了非洲、南美洲等国家以外,针对汽车工业较为发达的欧洲、北美洲市场的渗透,有效地扩大了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但与整车出口及海外建厂不同,比亚迪被对手主动研究,印证了其技术的领先性和指导性,而这份市场反馈,是金钱买不来的,需要靠实打实的产品来说话。
当然,时下纯电车型并不少,即便抛开国内琳琅满目的造车新势力以外,包括BBA、通用品牌等老牌车企,也基本奠定了新能源时代的初期规划。日本工程师之所以着力研究比亚迪,一来是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前线,具有更加成熟的消费群体,带来行业前瞻;二来则是比亚迪除了产品力以外,还有较强的成本把控能力,只有能够低成本批量复制的好车,才能算是“爆款车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系工程师将比亚迪海豹作为“模仿”对象,多少有些向现实低头的意思,但是,这点并不丢人。只有承认差距、看到差距,才能尽可能地弥补差距。相反,为了保证燃油车销量而抵触转型的理念,才是“井底之蛙”般的最坏结果,照目前技术快速迭代的趋势来看,最终会将企业一步步拖向深渊。
在乘联会公布的5月份零售榜单中,比亚迪销量再次超过20万辆,以7万辆的优势力压一汽-大众夺得国内车市的榜单第一。这份数据,既是比亚迪出征全球市场的充足底气,也是其值得竞争对手学习的原因。如今的国产车,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水平,消费者只有正确看待品牌溢价能力、技术实力,才能选择到更加称心如意的车型。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