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前沿AI技术,虚拟人正在步入3.0时代。
虚拟主播上线新闻节目、数字员工与客户在线互动、虚拟偶像亮相剧场舞台……从文娱传媒到金融科技,虚拟人产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一大批虚拟人入职不同岗位,大显身手。
(资料图)
相关机构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成为壮大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
政策支持
虚拟人行业迈上新台阶之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
在政策支撑、技术迭代和市场推动下,虚拟人乃至整个VR行业迅猛发展,催生电影、动画、游戏、直播、音乐等更加多元化和更具吸引力的数字应用场景。
可以说,虚拟人正成为当下最受瞩目的新兴数字产业之一。
虚拟人走进大众生活
从洛天依、虚拟人“邓丽君”、虚拟偶像团体“A-SOUL”,再到虚拟主持人等,虚拟人已经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早在今年3月人民日报就发布了一则关于虚拟人的短视频,数字主播任小融正式进入公众视线。
按照应用场景,虚拟人的主流分类主要有三种,身份型虚拟人、服务型虚拟人、虚拟偶像型数字人。目前更受市场欢迎且较为普及的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与虚拟偶像型数字人;
真实身份型数字人:在虚拟空间中围绕真实人物打造的数字形象,目前应用案例较少,仅在真人明星品牌代言、营销推广中有所涉及。
服务型数字人:虚拟客服、虚拟导购、虚拟讲解员等,主要用于替代真人提供咨询、播报等基础客户服务,在打造虚拟IP方面的探索相对不足。
虚拟偶像:通过定制化形象、声音等迎合消费者喜好,通过深度IP运营建立粉丝经济,并通过品牌推广、参演节目、直播、周边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及品牌推广。
中创:推动虚拟人产业健康规范发展
虚拟人已成为如今的科技潮流,产业前景可期,但挑战犹存。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技术,虚拟人产业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技术创新和监管护航的双轮驱动。
虚拟人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作为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算力、算法。而“数据+算力+算法”也将成为推动虚拟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作为存储领域的领跑者,中创一直洞察产业发展态势,打磨前瞻性技术产品。在AI浪潮下,也一如既往地走在前沿。
在产品技术层面,中创建立了完备的区块链核心技术体系,完成了包含核心部件、分布式存储服务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平台、管理平台及软件在内的诸多创新。其中,算力数据中心,就是让算力、数据、算法三力协同合一的综合中心。(2022年,中创算力与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达成“算力数据中心”项目合作。)
中创算力:掌握数字变革的先机
“数据”始终是中创的内核所在,中创算力所具备数据资源质量和数量优势,将在虚拟技术的数字变革浪潮中获得先机。
近年来,中创积极推进AI与内容的结合,提升存储效率,与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阿里云、百度智能云、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华为云、七牛云、中科曙光、中国联通、景安、天翼云等国内互联网行业及存储巨头展开合作。
通过协同攻关、标准共建、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应用创新、人才创新,在媒体、金融、工业、科研等领域,形成了诸多联合解决方案,持续助推AI 产业规模化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在不远的未来,虚拟人有望成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互入口,为人们带来更智能、更沉浸的数字生活新体验。中创将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深挖潜力,为我国数字经济做出新贡献。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