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可能是”,让老百姓损失上百万,面对镜头你怎么笑得出来?

2023-07-28 15:59:46    来源:阿莎    

文章共2000字左右,预计需要7分钟左右,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资料图)

福建省漳平市卢芝镇村民被当地误解,然后“误杀”的93万尾蛙苗和98头猪,这件事情,终于有了后续。

这件事情从今年2月份开始,现在已经7月份了,等了这么多天的结果, 并不是对养殖户陈美香的补偿方案,而是又出现了一些后续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村民被“误杀”的蛙、猪,又出现了新问题?

村民陈美香被“误杀”的蛙、猪后,经过自己的取证,到记者的采访,再到当地负责人笑着说:事情已经发生了,要积极面对。

直到现在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反而闹大了,又出现了3个新问题。

首先这件事情的调查并没有结束,并且负责调查的人员认为,应该对 之前已经消杀的“蛙苗”进行尸检

其次,是 当地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改口了 ,此前在记者采访中,他当面训斥了相关人员办事荒唐。

最后就是这件事情给农民带来的损失较大,在网上引发热议, 现在国家部门派专员进入当地调查具体的情况

接下来,对以上三个后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大家都知道,青蛙没有长成之前,都是蝌蚪,而消杀的蛙苗是蝌蚪,现在天气越来越热,要保存完整的蝌蚪尸体,然后作出准确的“尸检”判断并出具结果,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关负责人现在改口了,表示这件事情存在很多“疑点”,否认此前在采访中的说法, 并表示此前认为当地相关部门出具的有问题的鉴定报告,现在没有问题。

之所以会说改口,是因为当地消杀村民陈美香的蛙之前,需要出具证明是牛蛙的报告。

所以当地消杀之前,采样了一些蝌蚪,不过最后检测报告中出现“成年的蛙”,与捞蛙苗的人说的证词不一样。

因为 派遣专员的这个部门属于国家的正部级 ,所以这件事情只要调查完,就会出结果了

说白了,这件事情真的闹大了, 已经闹到国家的正部级部门派遣专员 , 实地走访调查情况,所以村民陈美香花费几十万,养殖的到底是什么蛙种,等到这次派遣的专员调查完之后,基本就会出来结果了。

“蹊跷”的鉴定报告惹争议?

因为村民陈美香购买“蛙苗”,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还是在正规的供应“蛙苗”的公司购买的。

所以此前当地出具鉴定报告后,明明知道鉴定报告里面出现了“成蛙”,还是因为“有可能是牛蛙”,就快速的将蛙苗消杀了,给陈美香带来了超百万的损失。

陈美香觉得自己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蛙苗”,所以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等到仅剩的“少部分蛙苗”长大后, 再次找到公证处进行鉴定,证明是自己养殖的是“虎纹蛙”,而不是牛蛙。

这两份鉴定报告,出来不一样的结果,所以越发引来更多的人关注。

虎纹蛙(左)

事情发生之前,当地同意捞”蛙苗“,然后经过中间人辗转,委托了一家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记者了解此事后,还对此进行了采访。

这位负责人之前在采访中表示,消杀“蛙苗”后,也承认了鉴定机构的结果属于无效,但是现在又将自己之前的结论推翻了,这又是何原因呢?

而且此前采访中,专门询问了我国关于水产科学领域的专家,他表示“蝌蚪”的情况下,无法分辨出是“牛蛙”,还是“虎纹蛙”。

就连专门研究水产领域的专家都分辨不出来,当地却因为一份“鉴定报告”,直接将“蛙苗”消杀了。

当时村民陈美香还特意请求多给几天时间,等到“蛙苗”长大,再坚定再消杀,但是当地不愿意多等待,仍然消杀了“蛙苗”,和连带着“杀死了98头猪”。

事情就这样发展了好几个月,直到7月份,有记者报道了这件事情,并且邀请当地对仅剩的小部分长大的“蛙苗”进行对比辨认,当地当时就承认了是虎纹蛙,却没想到这几天又改口了。

“误杀”造成超百万事件,最后的走向?

按照上述的分析来看,这件事情引起了重视,广大网民都看着呢,都很关心结局。

不过,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天气这么热,被消杀的“蛙苗”在不在是一个问题?

所以经过专员的调查后,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个是还留下一些被消杀的蛙的“尸体”,如果进行尸检后,里面存在一些牛蛙,剩下的是允许养殖的虎纹蛙和其他蛙苗,那么给村民造成了损失, 当地肯定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当然,村民因为养殖的蛙苗中,存在不允许养殖的牛蛙, 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这就属于村民自己的过错了

另一个是,如果最后通过对蛙进行“尸检”,证明村民养殖的都是允许养殖的“虎纹蛙”,那么 当地就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给予村民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被说成“存在蹊跷”的事件中,村民损失超过百万,不是一笔小数目。

此外,虽然此件事情经历的时间比较长,期间记者进行过采访,涉及到的很多人都在采访中露过面,也表达过自己的说法。

所以这次新进行的调查与此前就有的调查,都是此次事件的重要证据。

这也给人很多提醒了 ,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一件指令之前,一定要确保调查事情属实,才能执行指令。

而不是 因为“疑似”的结果,就快速的执行指令,这样不仅会损害公信力,还可能给当事人造成较大的损失。

如果事情较小,可能承担的后果较小,如果事情较大,那么就需要承担较大的后果。

也就是说,处理一件事情时,可以灵活执行,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充分真实的证据后,再执行命令,否则可能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所以对于消杀“蛙苗”事情闹大之后,部级单位派员调查,给蛙做尸检,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突然改口的情况, 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