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张峻浩
在2023年6月30日,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翼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被受理。公司本次拟发行股份不超过 25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总股本不超1亿股,由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募集资金为12亿元。
(相关资料图)
捷翼科技作为汽车行业的上游零部件企业主要从事汽车电连接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自低压线束不断拓展至高压线束、智能充电系统等,此外公司业务还包括功能内饰件。公司主营业务结构为汽车电连接系统(汽车线束、智能充电系统)所占经营比例为91.53%。功能内饰所占比例为8.47%。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捷翼科技所在的高压线束市场规模从 2016 年13.9亿元增长至2021年8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4.84%,结构占比从2016年2.07%提升至2021年的12.53%。
客户集中度高,利润大降
2020年至2022年(报告期内),捷翼科技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9.73亿元、9.89亿元、10.5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 92.60%、89.07%和 86.61%,公司前五大客户包括中国一汽、大众平台、宝马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其中对中国一汽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58.37%、56.88%,53.83%。
招股书提到,公司自成立即开始与中国一汽合作,参与了其高频率的新车型开发和改款并获得了主机厂认可,促使双方合作持续加深。另一方面公司前期受限于经营规模有限,主动集中资源服务优质客户。
从行业的角度,2022年,我国前五大汽车集团的市场份额约60%,下游行业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导致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
尽管如此,报告期内捷翼科技对于前五大客户的依赖程度还是可能对公司的业绩稳定性造成影响。任何一位主要客户的业务关系稳定性都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公司坦言,未来若不能持续做到技术创新、服务提升、品质改善等来响应客户需求,或者公司不能持续拓展新的客户和市场,或上述客户自身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将可能导致公司销量下降,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以来,整车制造商为了保证整车降价后仍然拥有合理的利润率,会通过产业链向上传导降本压力,以及引入更多配套企业以加强成本管控,进而加剧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4.29%、38.07%和 28.00%,2022年的降幅可谓明显,足足有10个百分点。
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1.98%、20.78%及21.13%。虽然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均值,但稳定性方面略有欠缺。另外公司近年的毛利率变动趋势也异于同行。
核心盈利指标方面,捷翼科技期内实现营收分别为10.75亿元、11.33亿元和12.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7亿元、3.33亿元和1.9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2.98亿元和1.83亿元。换言之,2022年公司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总额分别为6761.03万元、9957.29万元和2.2亿元, 增长幅度较大。公司表示这一方面系客户拓展、定点项目增加导致研发费用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系新建生产基地、收入规模扩大导致的管理费用增长。
“边借钱边分红?”
无论公司的股权结构多丰富,其实在本次发行前,公司实际控制人周立新、王超母子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公司股份比例为100.00%。周立新担任董事长,王超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一位业内人士向《港湾商业观察》指出,这种持股情况既有利又有弊,要看实控人的管理能力,又要看企业竞争能力。如果都具备,则有利于形成一致的发展方向和执行力,可以避免多方利益冲突从而提高决策效率,也有利于企业战略布局和长期发展。但排斥其他股东,劣势也比较明显,比如缺少监督和约束,缺乏多元化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股权过于集中未来或将存在损害小股东的情况产生,其不利于公司治理。
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捷翼科技于2021年、2022年两度现金分红,金额分别达到4.8亿元及2.97亿元。两年总计7.77亿元的分红,甚至接近过去三年的净利润之和,超过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三年总和7.19亿元。最起码从表面上看起来,实控人母子二人拿走了报告期内多数的经营红利,但与此同时,公司仍旧面临的债务却越来越多。
报告期内,公司的负债总额分别为2.97亿元、3.6亿元及10.15亿元。负债中的重要部分是流动负债,由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构成,各期合计占比超过70%。
公司的短期借款均为信用借款。公司称期内产能持续扩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公司营运资金需求量相应增大,短期借款余额相应增长。既然对营运资金需求增大,公司却选择先分红后再举债,即便这是公司的权利,但恐怕本就对上市前夕分红敏感的市场并不会对这样的安排有特别大的好感。
如此操作之后,捷翼科技各项偿债指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20至2022年,公司的流动比率由4.78降至1.65,速动比率由4.17降至1.03。合并资产负债率更是由19.94%升至55.44%。
虽然公司表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逐年降低,资产负债率升高,主要系发行人通过增加金融机构负债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导致流动负债增加。整体来看,发行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仍处于稳健水平,不存在重大流动性风险。但是对于市场来说,结合捷翼科技的股权结构及分红,在乎的或许不是公司的流动性风险。(港湾财经出品)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