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要创造应用场景 |
日前,科技部发布《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体系,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环境氛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20万家。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实现“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万家。
其中,“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即每个科技企业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产品、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以高价值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超过5项、研发投入强度高于6%。
业内人士认为,《通知》从优化资助模式、完善政策措施、集聚高端人才、创造应用场景、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条件等方面,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安排。同时,还单列一定预算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加快培养一批“四科”特征明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将“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
“能达到‘四科’标准的企业基本都是各行业中创新能力强,科技人员和科技产品占比高,拥有核心技术,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主任严长春对《中国科学报》说,“《通知》提出新增5万家‘四科’标准企业,意味着新增25万件以上具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这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认为,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来说,“四科”标准要求偏高。
“其中,公司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这条就很难达到。”汪斌对《中国科学报》说,“即使高校或研究院所,真正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员也不一定能达到60%,因为还有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人员,还有各类事务性工作要处理。”
汪斌认为,对企业来说首先是要生存下来,因此营销、市场、生产等环节必不可少,其中40%的“挣钱人”可能养活不了60%的“花钱人”。因此,要求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较难实现”。
“当前,最关键的是让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应加强科研成果跟中小企业需求的对接,让中小企业创造应用场景。”汪斌补充说,“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多精力,没有那么多钱投入研发。另一方面,现在国家每年研发总投入上万亿元,其中国拨经费也有几千亿元,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成果不急于转化落地,不搞成果和企业对接就太可惜了。”
《通知》中,对优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资助模式;针对落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政策措施;提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人才服务;夯实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安排。
专家认为,《通知》非常及时,初衷非常好,其中也有很多详细的规划。比如,优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制度,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重要绩效考核指标。支持国家、地方及行业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子基金。比如,进一步推动简化普惠性优惠政策兑现程序,进一步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增值税免税、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征等政策。
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研发方面,严长春认为,后续还要有更具体、更“接地气”的普惠政策。比如,《通知》提出鼓励各地方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或“旋转门”机制,推动完善家属签证、子女入学等服务等。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细化资金、政策的优惠和便利。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上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包容的失败和容错机制。”严长春说,“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大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研发提供便利条件。”
日前,科技部发布《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体系,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环境氛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20万家。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实现“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万家。
其中,“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即每个科技企业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产品、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以高价值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超过5项、研发投入强度高于6%。
业内人士认为,《通知》从优化资助模式、完善政策措施、集聚高端人才、创造应用场景、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条件等方面,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安排。同时,还单列一定预算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加快培养一批“四科”特征明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将“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
“能达到‘四科’标准的企业基本都是各行业中创新能力强,科技人员和科技产品占比高,拥有核心技术,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主任严长春对《中国科学报》说,“《通知》提出新增5万家‘四科’标准企业,意味着新增25万件以上具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这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认为,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来说,“四科”标准要求偏高。
“其中,公司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这条就很难达到。”汪斌对《中国科学报》说,“即使高校或研究院所,真正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员也不一定能达到60%,因为还有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人员,还有各类事务性工作要处理。”
汪斌认为,对企业来说首先是要生存下来,因此营销、市场、生产等环节必不可少,其中40%的“挣钱人”可能养活不了60%的“花钱人”。因此,要求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较难实现”。
“当前,最关键的是让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应加强科研成果跟中小企业需求的对接,让中小企业创造应用场景。”汪斌补充说,“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多精力,没有那么多钱投入研发。另一方面,现在国家每年研发总投入上万亿元,其中国拨经费也有几千亿元,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成果不急于转化落地,不搞成果和企业对接就太可惜了。”
《通知》中,对优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资助模式;针对落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政策措施;提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人才服务;夯实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安排。
专家认为,《通知》非常及时,初衷非常好,其中也有很多详细的规划。比如,优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制度,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重要绩效考核指标。支持国家、地方及行业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子基金。比如,进一步推动简化普惠性优惠政策兑现程序,进一步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增值税免税、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征等政策。
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研发方面,严长春认为,后续还要有更具体、更“接地气”的普惠政策。比如,《通知》提出鼓励各地方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或“旋转门”机制,推动完善家属签证、子女入学等服务等。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细化资金、政策的优惠和便利。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上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包容的失败和容错机制。”严长春说,“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大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研发提供便利条件。”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