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鸟书”的武汉“鸟叔”

2022-04-07 21:23:28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4/7 21:08:56
选择字号:
手绘“鸟书”的武汉“鸟叔”

 

 

 

 曾刚日常创作(受访者供图)

 

在武汉能看到多少种鸟?到2021年底,这个数字是432种。

4月初,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与武汉市观鸟协会共同发布了《2021年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也是当地第6次发布观鸟年报。无论是当年观测记录的野生鸟类种数,还是鸟类新纪录,均创6年来的纪录。

作为这份鸟类年报的设计者之一,曾刚被当地许多“鸟友”所认识。在出版人身份之外,他还是给武汉鸟类画像的“鸟叔”画师。

为400多种武汉鸟画肖像

1984年,少年时代的曾刚被一本讲述博物学家故事的书所吸引。“看完书之后,我就想着以后当一名画家,把自然科学的内容都画出来。”一直喜欢画画的他,直到20多年后的2008年,才有机会把这一想法变为现实。

那时,武汉市观鸟协会刚成立不久。作为观鸟的重要装备之一,协会也准备了许多观鸟手册。但在当时,市面上绝大部分的野外观鸟手册,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通常,引进书都是按照国外的习惯来书写,对中国本土的物种并不会特别标注。”对于这些水土不服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特约科普导师胡刚深有体会。胡刚从事水鸟调查多年,《鸭类识别图鉴》则是他在野外调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被称为“鸭宝书”的《鸭类识别图鉴》,由日本博物学者氏原巨雄、氏原道昭所著,中文译本直到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版。“在此之前,大家一直用日文原版书,一些国内特有的亚种也没有列入其中。”他说。

“国外有几十年、上百年的观测研究积累,并有博物学家、画师、出版机构组成的完整体系,才做出了这样的手册。反观国内,画师都十分稀缺。”尽管看出解决问题需要从长计议,曾刚还是决定,自己动手先试一试。

然而,与普通的书相比,百科类著作要花更多的心思。“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要经得起检验。”曾刚说,为了确保准确,每次绘画前的准备工作都必不可少。

“画一幅画要一周,但前期的学习和准备,可能要花上三周。”曾刚介绍,从点线画,到黑白草图,再到上色,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成稿后,观鸟协会以及一些科研人员还会进行把关审稿。

“刚开始时,需要反复修改,研究各种照片,并与鸟友们交流,然后再修改。后来画多了,也找到了感觉。”他说。

为了呈现更多细节,曾刚通常在电脑上作画。“用指尖将画布放大,能突破纸张的限制,将许多细节做得更精致。更重要的是,在排版印刷时,能够免去纸上作画的扫描、调色、去底工序,流程也更方便。

只有积累的量上去了,很多事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如今,经过十几年的积攒,曾刚已为400多种在武汉出没的鸟类一一画像。“这些图片不仅可以对本地进行科普,还能延伸到更多地方。”曾刚介绍,不仅在武汉,现在,从东北到西南,在国内的百余家公园里,都能看到他绘制的鸟类博物画,被用于公众科普。

不仅画鸟,还要做博物百科书

作为一名颇为资深的博物画师,曾刚一直希望能在准确性和科普性之间达到平衡。“即使是一名专业画家,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长久观察、深思熟虑的过程,画出的作品也会不如人意。”

对于许多博物画师来说,唯一一条让自己是避免成为“灵魂画手”的办法,就是不断积累经验。

胡刚认为,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能帮助画师了解物种的状态。但对于非科班出身的画师来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在武汉,博物画师非常少,许多人都是因为感兴趣才在坚持,大家专业背景各异,有学中文的,也有学会计的。”曾刚坦言,尽管公众对自然科普的需求很大,目前无论是科学画还是博物画,目前做的都很有限。

与科学画不同,博物画侧重对公众的科普,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突出物种的一些特征,便于快速识别。但如何把握好中间的度,并非易事。

“正因为现在的力量不强,有专业背景的人更要提供帮助。”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讲师王琛,在高原地区从事鸟类学研究12年。她表示,在当前科学画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非专业画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公众对科普的诉求。

在她看来,现有条件下,科研人员要与非专业画师做好配合,进行审稿和把关。“现在搭把手,帮助博物画师们补短板,做出一本面向公众的博物工具书,是完全可期的。”王琛说。

2021年初,由本土科研人员和画师完成的《中国鸟类观察手册》正式出版。书中记录了1400多种鸟类,共有超过4000张科学插画。在此前的二三十年中,国内最常用的观鸟手册,是英国鸟类学家约翰·马敬能编写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对于一直以“出版本土博物百科书”为目标的曾刚来说,既是鼓励,也更增强了信心。“完成这样一本书,工作量是巨大的。但这也说明,国内仍然有许多画师在坚持着。”

曾刚表示,在完成了武汉鸟类的绘画工作后,现在他正着手迎接新的挑战:为国内数百种淡水鱼类画像。“现在,生态保护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认识我们身边的各种鱼,会让我们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他说。

与此同时,一些积极的信号也已经出现:在刚刚揭晓的西班牙2022年国际科学和自然插画奖上,曾刚凭借作品《鲤鱼》,获得本届大赛的自然插画奖。这意味着,以曾刚为代表的博物画师们,正在被认可。

“有了机构的肯定,对坚持做下去也更有信心。”从画鸟书到画鱼书,曾刚希望通过这些积累,能最终画出一本博物百科书,让更多的公众能从中获益。就像他多年前在一本书里读到的:你必须做点什么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曾刚绘制的鸟类博物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打印  发E-mail给: 
    
 

曾刚日常创作(受访者供图)

在武汉能看到多少种鸟?到2021年底,这个数字是432种。

4月初,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与武汉市观鸟协会共同发布了《2021年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也是当地第6次发布观鸟年报。无论是当年观测记录的野生鸟类种数,还是鸟类新纪录,均创6年来的纪录。

作为这份鸟类年报的设计者之一,曾刚被当地许多“鸟友”所认识。在出版人身份之外,他还是给武汉鸟类画像的“鸟叔”画师。

为400多种武汉鸟画肖像

1984年,少年时代的曾刚被一本讲述博物学家故事的书所吸引。“看完书之后,我就想着以后当一名画家,把自然科学的内容都画出来。”一直喜欢画画的他,直到20多年后的2008年,才有机会把这一想法变为现实。

那时,武汉市观鸟协会刚成立不久。作为观鸟的重要装备之一,协会也准备了许多观鸟手册。但在当时,市面上绝大部分的野外观鸟手册,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通常,引进书都是按照国外的习惯来书写,对中国本土的物种并不会特别标注。”对于这些水土不服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特约科普导师胡刚深有体会。胡刚从事水鸟调查多年,《鸭类识别图鉴》则是他在野外调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被称为“鸭宝书”的《鸭类识别图鉴》,由日本博物学者氏原巨雄、氏原道昭所著,中文译本直到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版。“在此之前,大家一直用日文原版书,一些国内特有的亚种也没有列入其中。”他说。

“国外有几十年、上百年的观测研究积累,并有博物学家、画师、出版机构组成的完整体系,才做出了这样的手册。反观国内,画师都十分稀缺。”尽管看出解决问题需要从长计议,曾刚还是决定,自己动手先试一试。

然而,与普通的书相比,百科类著作要花更多的心思。“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要经得起检验。”曾刚说,为了确保准确,每次绘画前的准备工作都必不可少。

“画一幅画要一周,但前期的学习和准备,可能要花上三周。”曾刚介绍,从点线画,到黑白草图,再到上色,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成稿后,观鸟协会以及一些科研人员还会进行把关审稿。

“刚开始时,需要反复修改,研究各种照片,并与鸟友们交流,然后再修改。后来画多了,也找到了感觉。”他说。

为了呈现更多细节,曾刚通常在电脑上作画。“用指尖将画布放大,能突破纸张的限制,将许多细节做得更精致。更重要的是,在排版印刷时,能够免去纸上作画的扫描、调色、去底工序,流程也更方便。

只有积累的量上去了,很多事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如今,经过十几年的积攒,曾刚已为400多种在武汉出没的鸟类一一画像。“这些图片不仅可以对本地进行科普,还能延伸到更多地方。”曾刚介绍,不仅在武汉,现在,从东北到西南,在国内的百余家公园里,都能看到他绘制的鸟类博物画,被用于公众科普。

不仅画鸟,还要做博物百科书

作为一名颇为资深的博物画师,曾刚一直希望能在准确性和科普性之间达到平衡。“即使是一名专业画家,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长久观察、深思熟虑的过程,画出的作品也会不如人意。”

对于许多博物画师来说,唯一一条让自己是避免成为“灵魂画手”的办法,就是不断积累经验。

胡刚认为,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能帮助画师了解物种的状态。但对于非科班出身的画师来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在武汉,博物画师非常少,许多人都是因为感兴趣才在坚持,大家专业背景各异,有学中文的,也有学会计的。”曾刚坦言,尽管公众对自然科普的需求很大,目前无论是科学画还是博物画,目前做的都很有限。

与科学画不同,博物画侧重对公众的科普,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突出物种的一些特征,便于快速识别。但如何把握好中间的度,并非易事。

“正因为现在的力量不强,有专业背景的人更要提供帮助。”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讲师王琛,在高原地区从事鸟类学研究12年。她表示,在当前科学画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非专业画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公众对科普的诉求。

在她看来,现有条件下,科研人员要与非专业画师做好配合,进行审稿和把关。“现在搭把手,帮助博物画师们补短板,做出一本面向公众的博物工具书,是完全可期的。”王琛说。

2021年初,由本土科研人员和画师完成的《中国鸟类观察手册》正式出版。书中记录了1400多种鸟类,共有超过4000张科学插画。在此前的二三十年中,国内最常用的观鸟手册,是英国鸟类学家约翰·马敬能编写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对于一直以“出版本土博物百科书”为目标的曾刚来说,既是鼓励,也更增强了信心。“完成这样一本书,工作量是巨大的。但这也说明,国内仍然有许多画师在坚持着。”

曾刚表示,在完成了武汉鸟类的绘画工作后,现在他正着手迎接新的挑战:为国内数百种淡水鱼类画像。“现在,生态保护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认识我们身边的各种鱼,会让我们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他说。

与此同时,一些积极的信号也已经出现:在刚刚揭晓的西班牙2022年国际科学和自然插画奖上,曾刚凭借作品《鲤鱼》,获得本届大赛的自然插画奖。这意味着,以曾刚为代表的博物画师们,正在被认可。

“有了机构的肯定,对坚持做下去也更有信心。”从画鸟书到画鱼书,曾刚希望通过这些积累,能最终画出一本博物百科书,让更多的公众能从中获益。就像他多年前在一本书里读到的:你必须做点什么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曾刚绘制的鸟类博物画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