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4月15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在独蒜兰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不仅突破种子的无菌萌发技术,实现规模化的种苗繁殖,还和企业合作建立800亩的独蒜兰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
据介绍,独蒜兰属为兰科附生、兼性附生或地生小草本植物,花形优美、花色艳丽,是世界著名的观赏兰花,同时其假鳞茎在亚洲多个国家作为传统药物使用。该属全世界有20余个原生种和数个天然杂交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及邻近的喜马拉雅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其中,云南省是独蒜兰属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有近20个原生种和天然杂交种。
独蒜兰属植物虽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对生境的要求苛刻,人工种植技术缺乏。其药用需求长期依赖于野生资源,导致野生资源逐步枯竭,药用假鳞茎价格逐年飙升。目前,该属所有野生种类都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以及2021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石宝研究团队对独蒜兰属植物的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收集保存全属90%以上的物种;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出17个独蒜兰新品种;建立独蒜兰属16个种的HPLC指纹图谱,发现属内多个物种都具备替代药典种类的潜力;并发现药用独蒜兰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与光照、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30~65%全光照、水分充足或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药用栽培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积累。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开展独蒜兰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突破种子的无菌萌发技术,实现规模化的种苗繁殖,并探索独蒜兰的种子共生萌发和无性克隆技术,已经取得基本成功。此外,研究团队还与昭通芸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建立800亩的独蒜兰种植基地,实现独蒜兰的规模化繁殖和栽培。这对于减少中药材产业对野生资源的过度依赖,促进珍稀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中药材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作用。(完)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