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事通!院士专家解读“地球第三极”前沿科研:首次系统查明自然灾害本底

2022-07-15 18:2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成都7月15日电 (贺劭清 李云舒)“此次科考首次系统查明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本底,建立完善的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数据库,编制了灾害分布图。”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15日在成都表示,在气候暖化、地震活跃和人类活动加剧耦合作用下,高原灾害风险加剧,未来青藏高原灾害研究与防治应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科学主线,探索巨灾孕育、形成、运动、致灾的风险演化规律,构建多灾种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技术体系。

作为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资源-生态单元,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也是“地球第三极”,其气候环境变化对世界其他地区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影响。

为进一步做好青藏高原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由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防灾减灾学术交流会15日在成都举行。期间,多位院士专家分享了青藏高原防灾减灾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

如何认知青藏高原灾害天气?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从青藏高原动力、热力结构驱动机制的视角,剖析青藏高原云降水过程对流结构特征以及丰富云水资源成因,并揭示了亚洲水塔水资源环境(如冰川消融与退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此外,徐祥德还通过青藏高原对流活动构成的水汽垂直输送“窗口”,发现“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与南、北极水分循环关联的“三极联锁”效应。

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唯临指出,山洪水沙耦合作用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灾害的重要原因,而山洪水沙耦合致灾规律与单纯洪水灾害有本质不同。应将山洪灾害预测从传统的水情预测提升为水沙耦合预测,研发山洪水沙灾害工程治理系列关键技术,解决中国山洪水沙耦合灾害防治问题。

青藏高原东南缘因活动断层发育,大地震频发。中国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徐锡伟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期间,科研人员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LiDAR技术等,确定了青藏高原东南缘近南北向碰撞缩短与近东西向伸展区、侧向挤出区和边界斜滑缩短区等3个差异变形域主要活动断层位置、滑动速率、大地震复发和同震错动量等定量参数。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然而过去五十年来,青藏高原冻土不断减少。科院研究员牛富俊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全面调查了青藏高原全区域冻土冻融灾害,关注重大冻土工程病害发育趋势,深入高原核心区冻土环境考察,实现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灾害本底普查,揭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融灾害近几十年来加剧的事实。(完)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