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沈秋月
参加一场国际学术会议要跑多少个部门、填多少张表?不少国内青椒和研究生都曾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还不一定能达成目标。
(资料图片)
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和莫迪姆巴德精神病学研究中心的双学位博士生Omid V. Ebrahimi,在近期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他想申请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在反复填写详细信息、预约额外面试、甚至多交了比申请相同会议的同事好几倍的费用后,Ebrahimi还是因为签证被拒没能成行。
沮丧之余,Ebrahimi写下了这次的经历并发表在Science上。以下是他的故事:
我挂断了电话,试图接受这个消息。
我一直希望在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毕竟这个国家几乎是所有全球科学会议的主办国。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在为获得签证而四处奔波。这个过程实在太漫长,以至于我已经错过了这个国家主办的前两个会议。
直到这通来自大使馆的电话前,我都一直希望能够参加第三个学术会议。在不同国家的接线员之间转机后,我被告知基本上无法及时获得签证。(我不会说出这个国家的名字,因为我仍然希望去那里旅行。)
我失去了这个梦寐以求、与学术同行交流的机会,原因是我的出生地。
出生地成了“原罪”?
作为一个经历着大流行“隔离”情况的博士生,提交的3个线下会议的参会申请能够被接受,让我十分激动。我尤其期待充满面对面互动的“典型”学术之旅。随着第一次会议的临近,我和我的同事——都是挪威公民,隶属于挪威的机构——开始了我们的签证申请。
我的同事是土生土长的挪威人。他很快完成了申请并支付了20美元的费用,签证要求也被免除了。订好行程和住宿后,他们已经整装待发。
我出生在伊朗,我的经历截然不同。我花了几个小时在同一个申请网站上回答奇怪的问题,并支付了8倍的费用,之后我被告知我需要预约一次线下的面试。当时我在荷兰做访问学者,当地可安排的最近一次面试时间是9个月之后——而第一场学术会议在半年后举办。
听朋友说在挪威国内面试排队比较快,但我已递交的申请却不能转到挪威。我只好重新申请一遍,再次支付160美元,来到挪威的预约安排页面——结果发现,最近一次可预约的面试仍然比第一场会议召开的时间晚了3个月。
我只能提醒自己,第二场会议是在我预约面试几个月之后,我要心存希望。
大约半年后,我在大使馆参加面试。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后,我的面试在几分钟内就结束了。我被暂时拒签,同时他们要求我回去准备提供“额外的必要信息”。
签证又双叒叕被拒绝?
需要重新提交的文件繁多且耗时,但我决心坚定。然而,再次提交一个月后,我的签证还是被拒绝,他们再次要求我提交新一轮的材料。
这一次,我被要求提供的信息包括:住过或去过的每一个地方;每次入住的日期和原因,以及我的支付方式;我使用过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和社交媒体帐户;我做过的工作以及其他。时间范围是过去的15年。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如此,我还是继续努力,按照要求去做,花了数周重新收集这些信息,并付出了时间、精力和睡眠的代价。
几周过去了,杳无音信,而第二场会议又逐渐逼近。最终,我联系了大使馆——结果得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通泄气的电话,我的签证又被拒了。
至此,我已经损失了无数的时间和一大笔钱,心力也被榨尽。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能参加一个为期仅几天的国际学术会议。
当我们需要跨国学术交流的时候,许多出生在被排斥国家的学者都面临着这些漫长的、往往是跨越数年的过程。这些障碍会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未来的机会和心理健康。会议组织者需要负责解决这个问题。要真正促进包容性,会议必须在更多、更开放的国家举办。
至于我,我仍然希望自己的签证最终能通过,我的职业生涯不会因已经错失的机会而受到过度影响。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visa-bureaucracy-makes-scientific-conferences-inaccessible-many-researchers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