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碳纤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集军事价值与经济价值于一身,是实现运载火箭、航天器、大飞机、兵器舰船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建设的物质基础。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从2022年开始,国产碳纤维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供应,国产替代的趋势将会愈来愈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市场的碳纤维进口量占比39.5%,国产量占比60.5%,国产份额首次超越了进口量。
从2021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碳纤维实际运行产能及需求最大国。最近三年,由于市场火爆,全行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扩产增效上,2022年后半年,市场需求开始平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
吕春祥在议案中分析道,虽然国产碳纤维产业发生了巨大转变,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离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碳纤维产业大而不强,国际竞争优势还未形成。主要原因有社会资本“过热”地进入,产业技术“同质化”现象严重,低端产品产能扩张加剧,人才、技术、装备不能有效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恶性竞争的风险加大;碳纤维行业缺乏全产业链均衡发展,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不能有效融合,快速大幅度涨价造成部分下游产业回到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扭亏为盈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不牢固,刚刚形成的产业良性循环局面面临打破的风险;碳纤维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还未起步,而国际产业巨头在欧美亚已有产业布局,融入到了大的应用客户的供应链;应用生态链严重缺乏创新,跨行业合作创新的机制有待探索与突破,全球碳纤维的应用中,还没有一个我国的原创开发的较大领域,基本都是在西方及日本的开拓基础上的复制或放大。
针对碳纤维产业大而不强、重复建设严重,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应用生态链缺乏创新等情况,吕春祥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定碳纤维行业政策,严把入门关,限制发展低端产品,建议对不同产品定位的产业制定配套的差异化支持政策,发展新技术,提升创新能力与自主保障能力,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希望国家鼓励碳纤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及工业体系建设,尽快启动碳纤维产业碳评估,为实现碳纤维行业碳减排、碳交易贡献力量。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