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博士后期间熬的夜比读博时候还多!”在进入这个120人的大组里后,王顺智不小心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夜猫子”。
在一个如此庞大的组里,导师很难照顾到每个人,组员受到的直接关注较少,要想学有所成基本全靠自我驱动力。“其实真的不是想要‘卷’,而是到了一个新领域,要补的知识太多了!”博后期间调整方向的王顺智本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身体里就像装了发条,这样的性格反而在大组里如鱼得水。
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更疯狂的导师——蛋白质领域大牛、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David Baker。他是一位60岁的“纯粹科学家”,全身心扑在科研上,一得空就泡在实验室,谈起研究就像打了“鸡血”。
王顺智对待科研的这股子热情,也受到David的感染。尽管到David组里做博士后已有3年,但导师每一次重现那种“冲劲儿”,都令他十分佩服。
“强将手下无弱兵”,近日,王顺智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论文,这也是他在两个完全不同领域里的第二篇Science。他和合作者采用一种人工智能强化学习算法,开发了一款强大的新型蛋白质设计软件。该成果是利用人工智能开展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里程碑,这种方法可能会引领蛋白质设计的新时代。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