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广州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树林,守护者越来越多

2023-09-24 13:58:27    来源:广州日报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绿肺”之称。在广州最南端的南沙坦头村,有一片广州市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树林,林中还有两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秋茄古树(红树的一种)。近年来,这片红树林的价值日益被发现,守护者越来越多,广州正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这片天然宝藏。


(资料图)

坦头村红树林

广州面积最大天然红树林 最老古树上百年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政府、村里和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每次活动都有很多参与者,看到红树林的守护者越来越多,我们也越做越有干劲。”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副秘书长杜宇燕说。2022年,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指导和支持下,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创建了“广州市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科普行动项目”(以下简称“坦头村项目”),是广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的首次尝试,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共5万美元资金支持,以及中环宇恩(广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约41万元人民币的配套资金支持。

在两年项目期内,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将在该地区补种红树林约300棵,改善天然红树林区域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的现状,实现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坦头村项目通过搭建红树林保护志愿小组、举办线下科普及培训活动、研发科普微课等方式,让本地居民形成红树林保护基本意识。

为什么要在坦头村进行红树林保护?因为这片红树林非常特别。从虎门轮渡码头的一条小路驱车直入,经过一片布满“钢筋铁骨”的造船厂,就来到了堤坝上,能见到一片由无瓣海桑、秋茄、桐花树、水黄皮等组成的红树林群落,除了最外层靠近水道的无瓣海桑外,其余绝大部分是本地红树品种。“无瓣海桑属于外来物种”,杜宇燕捡起无瓣海桑的球状果实说:“我们做志愿活动时看到这种果子都会捡走,一旦埋入土中,很快会发芽,无瓣海桑的繁殖能力太强了,长得又很高大,会挤占本地树种的生存空间。”

坦头村红树林面积达45.5亩,占了广州市现存天然红树林面积的70%以上,其中还有两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秋茄古树。

从堤坝走下几级台阶,就能走进红树林里。9月的广州有些秋意,红树林里的小生命也开始活跃起来:潮湿的泥沙里不时爬过几只有着红色钳子的小螃蟹——招潮蟹;高大的水黄皮树冠里噗噗地飞出几只小鸟,那是小云雀;桐花树的胚轴落在泥土里长出了绿色的嫩芽,向人们展示着红树林顽强的繁殖方式——“胎生”;两棵百年古树秋茄则静静地“站”在林中,树干并不粗壮,也不是特别高大,但根系发达,牢牢地抓住脚下的土地……

这一切都让人真切感受到,红树林为什么被称为“鱼虾天堂”“水鸟乐园”,还有“海洋卫士”。

坦头村红树林绝大部分是本地红树品种

红树林边建起科普长廊 村图书馆将有教育基地

“小时候我们经常在红树林里玩,临近中秋时节就会有很多螃蟹,还有濑尿虾。再过一段时间,鸟就越来越多,是北方飞来这里越冬的。”南沙区南沙街道坦头村党总支书记黄锦华说。

提升当地居民对红树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正是坦头村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2023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当天,坦头村红树林科普长廊正式揭牌,在红树林旁的堤坝上竖起一个个宣传标牌,向人们介绍什么是红树林,红树林都有哪些品种,红树林里有什么动植物,红树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以及南沙区红树林现状的调查成果等。人们还可以扫描标牌上的二维码,进入红树林网上科普平台,观看红树林50多个品种的小视频介绍,还有南沙区红树林分布电子地图。

“今年以来,我来坦头村有20多次,不是组织活动就是在组织活动的路上。”杜宇燕笑称。科普宣讲、净滩活动、补种树林……一场一场活动给这片红树林带来了一点一点的变化。今年7月26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广州市南沙坦头村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科普行动”活动在坦头村举办。志愿者们顶着炎炎烈日拾捡红树林里的垃圾,装满了十几个编织袋,直到挥汗如雨仍坚持,让志愿者们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孩子的一句话“为什么红树林里有奶茶杯?大海不需要喝奶茶啊。”

作为80后的村书记,黄锦华说:“村里年轻的父母都很愿意让孩子们参加保护红树林的公益活动,7月26日的活动,村里就有15个家庭参加。过去说起坦头村,大家都觉得这里是工业区。现在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还有一片珍贵的红树林!”在坦头村即将开张的村图书馆里,黄锦华还告诉记者:“这里要专门为红树林保护设置一个书架,展示红树林保护方面的知识,图书馆也将称为一个海洋科普教育的基地。”

黄锦华还表示,希望通过红树林吸引更多的人到坦头来,“我们也在谋划一些后续的开发,希望能在红树林周边增加一些配套设施,像厕所、露营设施等,打造休闲长廊,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树龄百年的秋茄

广州积极谋划新一轮海洋生态修复

广州地处南岭山地向珠江口的过渡地带,山海交接、三江汇流,蜿蜒密布的河涌水网和咸淡水交汇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其中红树林面积约300公顷,主要分布于南沙区和番禺区。业内人士指出,在广州打造海洋强市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鼓励政府、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都参与到生态修复行动之中,最大程度激活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活力,从而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治理模式。

坦头村项目正是广州海洋生态修复的一个代表性案例。2019年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先后在南沙湿地、虎门大桥北侧(广州段)、海鸥岛东侧海岸等地开展红树林营造和修复项目,截至目前,共营造红树林面积22.59公顷,修复红树林面积61.24公顷,有效提升了全市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广州正积极谋划新一轮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加强海洋生态治理。南沙区大力推动建设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组织实施了南沙区大角山海滨公园生态海堤改造及提升项目,项目将修复岸线长度1094米,新营造红树林约4公顷,管护现有红树林约7.3公顷。根据规划,广州将持续推进海岸线、海岛生态修复和红树林营造,打造海洋生态修复精品工程。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不少于200公顷,达标加固海堤55.6公里。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琳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