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疫情,让一群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人渐渐被公众熟悉,那就是“疾控人”。不过,新冠防控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9月一个普通周末的清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集体出动,前往登革热疫情处置的现场。近期台风活跃,高温多雨,雨后积水成为蚊虫滋生的温床,而蚊虫传播登革热的风险则大大增加,9-11月是广州市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实际上,在登革热、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等甲、乙类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处置,空气、饮用水质量监测,食品安全监测,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跟踪随访,疫苗接种等工作中,都可以看到“疾控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市人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资料图】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肩负着守护百姓健康的重托,他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举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标杆,补短板、强弱项,立足精准防控,健全多渠道智慧化预警机制,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披荆斩“疾”,踔厉前行,全力以赴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不久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荣获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老年人在接种肺炎疫苗。受访者供图
构建三级疾控体系
近期,一些细心的广州街坊发现,自己家附近的社区服务中心门口,增加了一块“某某街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牌子。去年至今,全广州已成立了194个街镇一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处长肖新才介绍,这几年,广州市重点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锚定目标推动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顶层设计上,广州市建立了以市疾控中心为核心、11个区疾控中心为枢纽、19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同时,按照每万人口配置1.5名流调溯源队员的比例储备队伍,共储备市、区、街(镇)三级流调溯源队员3365人;并依托中山大学-广州市疾控中心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示范基地联合培养,全力提升突发传染病流调溯源能力。
除此之外,广州市还实施了疾控系统人才双向交流“选苗育苗”三年行动计划,打通市、区、街镇三级疾控中心人才双向交流通道,目的就是打造一支上下协同联动、人才素质过硬的一流疾控队伍。
点面结合筑牢“防护网”
如果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比作一张网,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慢病防治、精神心理疾病防治这些工作,就是防护网上的一个个“保护罩”。
“传染病防控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公共安全底线,无论是新冠这样的新发传染病,还是每年春季的流感、手足口病,夏秋季的诺如、登革热等,对于疾控处来说,都是责无旁贷。”肖新才说。
为了让整个传染病监测系统更加灵敏,广州市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传染病进行全症状多病原监测:“不同的传染病会表现为不同的症候群,我们将医疗机构就诊信息、学校学生晨检信息、海关入境健康申报等大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如果某种症状出现上升趋势,就立即启动预警调查。对于一些聚集性疫情、不明原因的疾病,我们利用深度测序等多种新的检测手段来对它进行全病原学的扫描,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越早发现,就能越早介入和干预。”
早发现、早干预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广州市大力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依托高水平医院成立了市级癌症、心血管、消化疾病和牙病防治中心,2023年上半年举办了76场科普讲座和174场义诊咨询,逐步构建了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慢性病管理新模式。“今年9月1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整个9月我们也会向市民持续发布‘三减三健,从我做起’的健康提示,让更多市民认识到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性,使慢性疾病能够不发生、晚发生、发展慢一些、并发症更少一些,患者生存质量高一些,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2022年,广州市居民疫苗接种总剂次超过800万剂次,儿童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同时随着疫苗从单纯的预防传染病向预防宫颈癌等非传染性疾病发展,成年人“疫苗防病”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为此广州市新增5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作为接种网络的重要补充,目前全市的接种门诊已经达到586家,居民可以更便捷地享受到预防接种服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