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花毽、植物展……人民公园“花式”庆祝102岁生日

2023-10-12 15:53:14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第一座综合性公园——人民公园今天102周岁。邮政市集、南派花毽、生态科普、文艺汇演……在“百年名园 盛世芳华”人民公园建园102周年纪念活动上,这些难忘的印记同台亮相,人民公园“穿越百年”历史科普智慧游径也进行首发,一同唤醒千年古城的城市记忆。


(相关资料图)

追忆人民公园邮市

1921年10月12日“第一公园”落成。公园此后两易其名,1926年改名为“中央公园”,1966年改名为“人民公园”并沿用至今。人民公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服务于近现代市民休憩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园。

说起人民公园,不少广州街坊都会想到邮市。1985年,人民公园西北部由集邮者自发形成邮票市场。1994年,人民公园内建成大型邮票市场,是全国四大邮市之一。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欣告诉记者,公园希望借纪念活动活化历史资源,帮助市民找到远去的记忆。

在今天的活动上,人民公园邀请广州市越秀区邮政局在公园举办“征程·梦想”邮政市集,共同追忆响当当的人民公园邮市。邮政局还提供了500份加盖邮戳的人民公园102周年明信片免费赠送给现场的市民游客。市民郭叔从朋友圈看到活动消息,特地赶来捧场,“当年我经常来这里购买外地的邮票,今天的活动让我回忆起当时的感觉,特别好。”

体验足尖上的非遗

公园里总少不了市民踢毽子的画面。广州市南派花毽研究会的十多位老师今天一同登台献技,人毽合一,毽花飞扬,让人叹为观止。南派花毽一百八十式之单刀赴会、玉树临风、迎风摆柳......让现场观演的市民眼花缭乱。

广州市南派花毽研究会教练员、荔湾区南派花毽非遗传承人郝晓冰告诉记者,南派花毽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甚至更长。2015年,南派花毽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自改革开放以来,市民在人民公园里踢南派花毽蔚然成风,成了公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派花毽毽子重,人们通常走着踢,南派花毽适应本地气候,毽子轻一些,往往人不走,是毽子在动。”郝晓冰介绍说。

近距离欣赏15种珍稀濒危植物

广州正在高标准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工程,打造“1+3+N”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记者看到,在建园102周年之际,人民公园特设“绿美广州”植物科普研学大课堂,重磅推出华南国家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展。

植物展展出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的15种珍稀濒危植物。“止血卫士”金毛狗、地球“活化石”德保苏铁、“飞檐走壁”的丹霞梧桐、植物界的“黄金”降香黄檀、“参天巨擘”望天树等为人们呈现“即将消失的美丽”。此外,现场还开展“我和柚木宝宝共成长”科普活动,通过图文解说、趣味探究、实物展示的形式,组织惠吉西和将军东幼儿园的小朋友探索柚木的生命历程。

畅享“与众乐乐”喜悦

历史上,人民公园曾举办中西音乐大会、曲艺表演等活动,公园音乐亭上“与众乐乐”的牌匾,正是当初建园理念的真实写照。在纪念建园102周年活动当天,园方邀请7个长期活跃在人民公园的群众团体登上“相约音乐亭”舞台,用热情洋溢的中国舞、动感十足的拉丁舞、活力四射的爵士舞和浑厚有力的太极拳等展示他们长期在公园开展文体活动的成果。在建园纪念日当天让广大市民登台做主角,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公园与文体活动团队之间的凝聚力。

智慧游径开启一场穿越百年的对话

据介绍,人民公园“穿越百年”历史科普智慧游径在建园102周年当日首发,让市民开启一场穿越百年的对话。游径途经AR历史地景、历史文化厅、文物、古树、雕塑和城市原点,全程约1公里。

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和AR历史地景运用各类科技手段,智慧化呈现公园的百年更迭,展示生态建设成果,让市民游客全面了解公园历史文化底蕴,聆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沿着游径还能参观文物、雕塑、城市原点,观赏古树名木和腊肠树、苹婆、柚木、红花玉蕊、大树菠萝、龙眼树等各具特色的树木,并感受西方几何图案式造园手法所展现的比例和谐之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陈晓敏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陈晓敏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琳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