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而行·闯创干 | 产业强海,如何绘“蓝图”?

2023-10-16 07:51:07    来源:广州日报    

世界级的港口,强大的海洋科研实力以及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使得广州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广州海洋经济保持稳中有升,海洋生产总值常年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在空间上已形成沿江向海发展格局,海洋产业创新活力不断加强。


(资料图)

广州如何在“蓝色经济”中破浪前行,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近期,记者深入港口码头、企业院所,了解经略海洋、向海洋要效益的“广州密码”。

如何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有世界一流的港口作为支撑。

2023年8月,广州港南沙二期集装箱码头迎来4艘约400米长的“巨无霸”——“地中海米歇尔”“中远海运德纳里”“达飞埃佛格拉德”“达飞墨西哥”轮同时在港作业。南沙港区帆樯林立、舳舻相接的景象已成为日常风景,港区强大的硬件设施配置、安全高效的操作、完善的物流网络,为世界超大型班轮常态化靠泊提供坚实保障。

广州港已成为世界大港,2022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6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86万标准箱,是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中唯一保持两项指标均为正增长的港口。统计还显示,2022年,广州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409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广州要建设海洋强市,首先要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发展,激发新动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崔晓健表示:“广州在发展海洋经济上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积极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在权威的“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评价体系排名中,2022年广州位列全球第22名,在国内仅次于上海、香港等城市。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对标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广州在港口、物流等方面领先全球,但在航运服务、海洋金融和法律、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仍有改进和提升空间。

广州港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航运金融、海事保险、海事法律、海事科技等现代航运服务业,补齐国际航运服务短板,维护产业链安全。

怎样培育新兴和前沿海洋产业?

进一步激活“蓝色引擎”,离不开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广州贝奥吉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橱窗里,敷料、止血产品和组织黏合剂等整齐摆放,这里的许多产品的原料都取自海洋生物。“很多虾蟹的壳原本是用来做饲料,后来我们用它含有的壳聚糖来制作修复材料,主要是由于它的生物相容性比较好。”贝奥吉因总经理郭瑞介绍。

郭瑞同时表示,高质量医用产品的原料与工业级原料还是有差别,“医用产品对原料的要求更高,但目前国内直接从海洋来源做成医用级原料的厂家比较少。虾蟹壳、海藻、贻贝等要制备成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原料精制纯化、检测是否符合标准、临床试验等工序,要突破一系列的技术难点,研发周期较长,研发投入相对较大。”为此,贝奥吉因建立了产学研医合作模式,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30余家进行合作,加速转化新技术及新产品。

广州贝奥吉因生物公司研发的牙齿脱敏剂。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为解决海洋新兴产业相关企业遇到的难点和痛点,2023年5月,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指导下,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成立,涵盖海洋交通与海工装备、海洋科研教育、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公共服务等涉海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广州在产业大类具有优势,但在海洋细分领域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如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将重点通过加强补贴、政研企合作共建等方式鼓励广州本地龙头企业以海洋原料开发新药品、新器械,建设更多的中试平台,降低研发海洋新药的成本和风险。

向海洋要食物,“海上粮仓”在哪里?

向海洋要食物,海洋牧场建设正如火如荼。

在广州南沙,有一座“建在塘头的渔业研究院”——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该研究院于2023年3月正式启用,拥有200多亩实验鱼塘以及洁净实验室、超高温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实验和办公平台。

“黄油蟹被称为‘蟹中茅台’,蟹盖、蟹爪关节都充满黄色油脂,口感很好,一只就能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会宏说:“黄油蟹其实是成熟雌蟹的极致转变,黄油蟹的产生机制和培育方法,水产界尚未完全摸清。”为此,研究院的青蟹团队正进行黄油蟹产生机理探究,以期提高黄油蟹的产率及产量,同时增加养殖户收入。

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研究人员展示南沙青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尽管拥有157公里的海岸线,但实际上,广州并无可直接用来发展海洋牧场的海域。

怎么办?在赵会宏看来,广州应该积极把握战略机遇,以科技实力支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正因为渔业科研力量雄厚,又具有海洋装备制造业发达、水产品流通枢纽优势突出等有利条件,广州在发展相关产业、延伸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州将充分发挥地理、交通、市场、科技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以海洋牧场装备制造、海产品物流集散、水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水产种业等产业为重点,助力支撑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