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看料】东海期货:3月货币延续宽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超预期

2023-04-12 20:36:06    来源:新浪财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东海期货 明道雨 贾利军

事件要点:

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预期为4.5万亿元,前值为3.16万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7%,预期12.7%,前值12.9%;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预期3.235万亿元,前值1.81万亿元。

摘要:

Ø 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预期为4.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预期3.235万亿元;M2同比增长12.7%,预期12.7%。中国3月M2增速继续维持高位,表明货币供应充裕;社融超预期回升且新增人民币贷款大超预期,表明虽然当前社会信贷需求继续回暖。由于当前国内经济处于复苏初期,仍有一定的稳经济压力且外部风险短期增加,央行货币政策持续维持宽松水平;因此,宽货币的基调短期大概率不会出现扭转。宽信用方面,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地产市场逐步回暖以及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落地;短期居民消费快速恢复,中长期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减弱,居民消费信心及房地产市场信心有望继续回暖,企业对未来信心也将加快恢复,信贷需求有望持续回暖;因此,中长期宽货币有望加快向宽信用传导。对市场而言,金融数据全线大超市场预期,短期利多股市和内需型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人民币汇率。中长期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宽货币政策仍将延续,信用端将进一步发力,宽货币有望加快向信用端传导,中长期将利多国内股市和内需型大宗商品。

Ø 3月M2同比增长12.7%,预期12.7%,前值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下降0.2和上升3个百分点。M1-M2 剪刀差由2月的-7.1个百分点下降至-7.6个百分点,M2、M2-M1 剪刀差继续维持高位,意味着资金供给持续宽松,货币政策延续宽松格局。由于目前国内经济处于复苏初期,财政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水平,M2预计将继续维持高位。

Ø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预期3.235万亿元,前值1.8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7600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继续回暖且大超预期。主要是由于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贷款同比大幅上升所致。从结构来看,3月居民贷款新增12447亿元,同比多增4908亿元;其中,新增居民短期贷款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6438亿元,同比多增2613亿元。居民贷款增量较去年大幅增加,且环比也是大幅增加;在短期贷款方面,由于居民消费意愿上升、短期信贷增加以及房贷转换等原因所致;中长期贷款方面,由于随着房地产刺激政策陆续加码出台,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居民购房需求大幅增加,导致中长期贷款大幅上升。3月企业贷款新增27000亿元,同比多增22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为10815亿和20700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726亿元和多增7252亿元;新增票据融资-4687亿元,同比少增7874亿元。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措施放松,经济快熟复苏,企业信心大幅增强,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强;在国内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步减弱的情况下,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Ø 3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38万亿元,预期为4.5万亿元,前值为3.16万亿元,同比多增7235万亿元,新增社融超预期。3月社融存量增速10%,较2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宽货币继续向宽信用传导。从新增社融的结构来看,实体经济信贷融资需求快速回升,企业债券融资略有下滑、政府债发行保持高位、非标融资需求继续回升。3月新增信贷3.95万亿元,同比去年多增7211亿元,3月份信贷需求环比回升且远高于去年。3月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与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等“非标”资产合计增加1919亿元,同比多增1784亿元,非标融资逐步回暖。3月企业债券融资增加3350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需求略有回落、但继续维持高位。政府债券由于专项债发行前值,当月政府债券净融资6022亿元,同比少增1052亿元;政府部门融资需求较去年小幅回落,且环比小幅下降。整体来看,实体经济部门信贷融资需求大幅上升,政府部门融资维持高位。未来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减弱以及稳经济政策加快落实和落地,政府融资由于今年财政将继续维持扩张料将维持一定需求,企业部门中长期随着企业信心回暖,后续融资需求有望持续增加;而居民部门融资需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居民购房意愿回升,后续居民部门融资需求或继续回暖。因此,当前社会融资需求短期快速回升,中长期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加快、宽货币有望加快向宽信用传导。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