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上海市医保中心首次举办“医保经办服务直通车”活动,聚焦生物医药企业实际需求,围绕更好地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邀请27家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代表开展讨论交流。活动现场知悉, 上海已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76个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今年将继续扩大条件成熟的新项目、新医疗器械(耗材)条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据了解,早在2021年4月上海市医保部门就已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随后北京、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市也陆续将手术机器人及相关耗材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提升了手术机器人临床渗透率。另外,在政策上,我国也大力支持手术机器人发展,近年来国内各个领域手术机器人相继迎来获批,也相关企业迎来快速发展陆续冲击IPO上市,寻求更好的发展,行业愈发火热。
01
扩大条目,完善“手术机器人”报销范围
手术机器人是医疗机器人的一种细分领域,可通过清晰的成像系统和灵活的机械臂,以微创的手术形式,协助医生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通常由床旁机械臂系统、外科医生控制台和可视化系统等组成,可分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等不同类型。
相比传统手术,手术机器人能精准复现医生手术操作,具有灵活精准、抗疲劳辐射、视野大且清晰、过滤震颤、创口小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直觉自然、易于学习等优势,从发展历史来看,手术机器人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心外科、妇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临床领域,每年执行约150万例手术。
而此次在“医保经办服务直通车”活动现场知悉,上海已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76个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今年将继续扩大条件成熟的新项目、新医疗器械(耗材)条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这也意味着“手术机器人”将会迎来从整体手术项目到耗材的更多医保支付支持,再次给手术机器人发展注入强心剂。
据了解,近年上海市医保部门采取有力举措,积极服务和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包括持续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器械(耗材)医保支付范围;优化新技术准入流程,对首次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准予收费立项后,其他医院只需完成备案手续,即可进行收费,推动新技术加快投入临床应用,已公布实施新项目105项,完成新项目备案4174项次;加快新项目审核速度,完善新项目试行期管理机制,试行期内医疗机构自主定价,试行期结束前3个月按程序审核确定价格,进一步加快新项目审核速度;完善医疗器械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对纳入国家或本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可另收费医疗器械注册上市产品,企业可直接申请本市收费编码或申请调整目录,已公布新增可另收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目录50个,新增医疗器械编码7471条。
在手术机器人方面, 早在2021年4月上海市医保部门就已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28个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 切实减轻市民群众使用新技术、新项目的医疗费用负担,随后不断地加大了相关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器械(耗材)医保支付范围。
除了上海之外,北京、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市也陆续将手术机器人及相关耗材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提升了手术机器人临床渗透率。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省市将手术机器人项目纳入医保支付,不断提升手术机器人渗透率,促进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
02
多款手术机器人获批,加快商业化进程
中国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整体行业已进入高增长阶段,自2021“手术机器人元年”以来,多家国内外企业纷纷在手术机器人赛道进行了布局。而到了2022年,手术机器人更是迎来了上市、上岗高峰期,国产手术机器人集中落地,多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至少有15款手术机器人获批,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3款、骨科手术机器人10款、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2款。
多款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
以腔镜机器人为例,目前在中国市场除了直观外科的达芬奇产品之外,本土企业亦有多款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包括威高、微创、康多、精锋等企业的手术机器人产品都已陆续获批。
其中,威高的妙手S腔镜手术机器人于2021年10月正式获得NMPA批准,获准上市,为国内首家获批上市的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
2022年1月27日,微创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图迈®Toumai®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成为当前第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并获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2022年6月24日,康多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该产品是国内首个在泌尿外科领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的腔镜手术机器人。
2022年12月14日,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批准。
实现商业化
在产品获批后,企业也开始加快了商业化进程。截至目前, 微创机器人、天智航、思睿哲、精锋医疗、医达健康、键嘉医疗、华科精准、铸正机器人、和华瑞博等企业推出的手术机器人均已实现商业化。
其中,天智航已占据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的主要份额,开展了超4万例机器人手术;微创机器人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与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实现多台中标,键嘉医疗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已中标多家医院;精锋医疗2022年12月获批的MP1000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当月便实现第一笔销售;思睿哲康多2022年获批的手术机器人产品也已顺利完成多台装机。
03
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密集IPO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的快速渗透,医疗健康正在与机器人全面融合,引领外科技术大变革,手术机器人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2020 年全球机器人手术市场规模为 61 亿美元,预计从 2021 年到 2028 年将以 17.60%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28 年将达到 222.7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414亿元)。
曾有机构预测,2026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42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3%,目前国内手术机器人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潜力大。从市场来看,目前整个手术机器人市场,仍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母公司直觉外科一家独大,但伴随市场的发展手术机器人领域融投资火热,手术机器人产品如雨后春笋,整个行业备受瞩目。
伴随行业的快速发展,手术机器人企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怀抱,除了已经上市的天智航、微创机器人、润迈德等。2023年国内已有多家手术机器人企业启动首次公开发行(IPO)进程, 包括精锋医疗冲刺港股,思哲睿过会键嘉医疗递交科创板IPO申请,术锐机器人启动上市辅导等。
其中4月2日,来自杭州的键嘉医疗递交科创板IPO申请,拟募资15亿元。2023年3月,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术锐”)同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2023年1月,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精锋医疗”)日前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2023年6月1日,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哲睿”),通过上市委会议,其拟募资20.29亿元,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产业化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成功登陆二级市场后,企业将拥有更广泛的资金支持,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
近年来,我国多地将手术机器人及相关耗材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极大的促进了手术机器人临床渗透率。此次上海宣布已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76个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今年将继续扩大条件成熟的新项目、新医疗器械(耗材)条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也意味着,在费用方面,“手术机器人”将会迎来从整体手术项目到耗材的更多医保支付支持。
这不仅降低了手术机器人使用成本,使更多医疗机构和患者受益,还将进一步提高手术机器人技术的推广率和应用范围。也将推动手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加速手术机器人的升级换代,满足医疗市场的需求。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省市将手术机器人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推动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