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老旧工业园区改造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支撑新技术产业
南方日报记者 王芃琹 何帆燕 通讯员 颜春晖(王芃琹 何帆燕)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佛山中部,南海区广云路风梅岭段,曾经的低矮老旧厂房早已改了模样:4栋现代化工业厂房封顶了,它们是佛山建发星中创(风梅岭)智造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的主体建筑,项目交付在即。风梅岭往西走31公里,来到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新整备好的149亩连片工业地块已于9月15日挂网。此处将成为佛山引育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战新产业的又一个新载体。
【资料图】
“老厂区”承载不了“新技术”,也承载不了“新产业”。推进工业技改,离不开新的物理空间支撑。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佛山大刀阔斧重塑产业空间,在老旧工业园改造上下了“大力气”和“硬功夫”。包括高标准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和“双十园区”,不仅有力支撑了产业焕新,更成功在低效用地再开发上蹚出了新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做出有益探索。
“新厂区”涌现:产业空间更迭加速
驱车从车水马龙的佛山一环上下来,抵达风梅岭项目工地前。看到眼前热火朝天建设中的高标准新厂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低矮老旧的村落和厂房。
村级工业园是佛山工业化初期的历史产物。俯瞰佛山大地,制造业企业星星点点散落在不同的村镇里,大小不一的村级工业园中,曾生产了服装、瓷砖、家具、涂料、灯具、铝型材等各种畅销产品,它们也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浪潮中,逐步发展、壮大,甚至走向世界,闯出了“佛山制造”早期的威名。
数据显示,村级工业园藏有佛山全市最大比例的工业用地存量,面积占比多达80%,为36.7万亩,但时至今日,其工业产出并不明显,甚至颇为低效。近年来,佛山正大力推进支柱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碎片化土地却难以支撑,要引育新的大型产业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伴随佛山大力度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这种情况正在快速改变。小熊电器有着“佛山电商第一股”之称,靠生产小家电起家。随着其占地58亩的“小熊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二期项目,于今年7月中旬顺利封顶。这家创办17年的家电企业,已在佛山建起了总面积58万平方米的五个智能生产基地,数智化制造版图已经成型。
仕诚机械是国内塑料流延薄膜机械行业龙头,赶在今年8月到来前一天,它签订了增资扩产项目的土地出让合同。在佛北战新产业园的核心起步区,这家企业获得了近100亩的连片工业土地,筹备了一段时间的数字化膜材成套生产装备产业化项目成功落地。
统计数据显示,受技术改造、机器人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系列政策牵引,佛山每年开展技术改造的企业超1200家,产业“向上向新”发展的势头蓬勃,“新厂区”、新空间不断涌现。这一数据进一步说明了新旧产业空间更迭的加速:截至目前,佛山全市累计完成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16万亩,约占总拆除任务的76%;完成综合整治11.84万亩,约占综合整治任务的76%。
“熟地”储备井喷:成功招引超百亿元项目
变化的背后,是佛山为新技术、新产业拓展新空间的一整套“功夫”。近年来,为破解土地资源碎片化而引致的工业不连片、产业不集聚问题,佛山坚持全市发展一张图、一盘棋,加大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市级统筹力度。尤其是2021年以来,佛山提出重构优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佛北战新产业园和“双十园区”也应运而生。
细心留意就会发现,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发展思路蕴藏其中。从行政地理走向功能地理,佛山园区再造迈出关键一步。以佛北战新产业园为例。其总规划面积518.03平方公里,并打破了行政边界,横跨南海、三水两区9个镇街,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充分整合,也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该产业园还被纳入省大型产业集聚区,目标是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和广佛同城化的重要载体。
仕诚机械所在的佛山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便是空间跨界融合的典型例子。该园区同时也是“双十园区”之一,横跨南海、顺德两个产业强区,涉及九江、龙江2个镇,摒弃了过去区镇以行政区划“画地为牢”的做法,变“单兵作战”为“联合出击”。
与此同时,抢抓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窗口期,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拓展园区的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形成了不少连片用地。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内正在挂网的149亩连片工业地块的形成正与此相关。
对这一地块,多家产业园投资运营商已摩拳擦掌。一家运营商的负责人表示,随着佛山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生物医药产业在佛山加速集聚,高标准厂房的刚性需求陡增。今年以来,他们手头洽谈意向租赁项目已超12个,“这是一块连片整备的‘熟地’,只要成功摘牌,那我们的设计就能立刻跟上,年底就能动工”。
事实上,通过加大工业用地供给、落实工业用地“以增定改”,佛山全市工业用地供应量正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不足6000亩,增长到2022年的1.45万亩,位居全省第一。佛山的工业用地总规模更从2021年的454平方公里,提升为目前的461平方公里,实现工业用地保有量稳中有增。
显而易见的变化随之而来:仅在佛山云东海健康医药产业园,今年以来引入的项目体量便创了新高:已引入2个超百亿元项目、1个超50亿元项目,储备项目超过100个,意向投资总额超过800亿元。不论是新产业项目的落地,还是原有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佛山都在打开全新的空间。
南方观察
技改拓容:“家”大方能“业”大
作为万亿级制造业大市,佛山如何突破“天花板”,打开“新天地”?工业技改是制胜一招,空间重塑则是破局“棋眼”。佛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集群成链、质量卓越、品牌彰显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力争2026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
登高不易,攀峰更难,佛山如何实现“关键一跃”?此次全会报告将“优化产业空间载体”摆在了首位,置于“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之前。为了让佛山制造基业长青,佛山存量、增量两手抓,既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归根结底是要引入新技术、新项目。
载体和产业的逻辑关系好比“凤”和“巢”,筑巢可引凤,凤至则巢兴。若不栽佳木,良禽何以栖?若无足够的空间载体支撑,再新的技术、再好的项目也难落地。佛山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苏州的44%、宁波的39%,加之过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式发展,带来了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土地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佛山下定决心推动改变,一大核心抓手就是重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是“开疆拓土”求增量,佛山将工业用地红线由350平方公里提升至450平方公里,并通过地方立法保证工业用地红线的严肃性,擦亮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底色。二是改造提升优存量,佛山以连片改造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并划定54个万亩工业集聚区和44个千亩工业集聚区,高标准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和“双十园区”。改变的成效正在显现:去年,佛山出让工业用地1.45万亩,达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排在全省第一。
而空间载体的不断释放,也为“佛山制造”引入更多新鲜血液。今年以来,佛山已成功引进德国赛威等6个百亿项目,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龙头项目。反过来看,“老厂区”能承载岁月的痕迹,但却承载不了“新技术”的需求。技术更迭和产业更新也在同步倒逼老旧园区提档升级。这既是高质量发展对载体空间提出的新命题、新考验,更是园区经济与时俱进的内在呼唤。
今天,佛山通过村改“工改工”新增产业载体建筑面积已超3019万平方米,一批批现代专业产业园应运而生,为新技术新产业在佛山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制造业当家,“家”大方能“业”大。万顷热土在此,佛山加油前行!
佛山老旧工业园区改造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支撑新技术产业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