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生委员:应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2022-03-05 11:15:34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3/5 11:30:13
选择字号:
马永生委员:应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大规模减碳技术,可以有力助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就“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提交了提案。他建议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CCUS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马永生介绍,从国际看,2020年,全球利用CCUS实现碳封存规模约0.4亿吨,占碳排放总量的0.1%;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利用CCUS减碳在2030、2035、2050年分别达16亿吨、40亿吨、76亿吨,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7%、11.8%、22.4%,CCUS技术在未来全球减排降碳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从国内看,中国工程院预测,206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5.7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有26.8%,将产生27.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通过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可抵消16~19亿吨,仍有10亿吨左右缺口。

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且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2021中国CCUS年度报告显示,我国通过二氧化碳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可封存二氧化碳约51亿吨、90亿吨,利用枯竭气藏可封存约153亿吨。而注入深部咸水层的封存潜力更大,通过CCUS补上缺口,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

马永生认为,总体来看,我国CCUS正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当,但部分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地区陆上封存潜力差异较大,且成本较高,亟需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对此,马永生建议从顶层设计、技术攻关、产业链示范、基础设施布局、政策法规等5个方面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一是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建议国家层面制定CCUS总体发展规划,并将CCUS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CCUS在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应用。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议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协同创新,围绕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工业化利用、封存、碳汇计量等关键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支持能源化工等行业CCUS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CCUS产业化集群建设,逐步将CCUS技术纳入能源、矿业的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将CCUS项目列为公益性项目,畅通项目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

四是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运输管网建设,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带动形成以管网设施和封存场地为基础的区域CCUS产业促进中心;完善融资渠道,设立政府专项财政资金,引导投资机构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五是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制定适合国情、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对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或碳减排补贴;制定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及技术规范,形成统一行业标准。

马永生   中国石化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打印  发E-mail给: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大规模减碳技术,可以有力助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就“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提交了提案。他建议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CCUS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马永生介绍,从国际看,2020年,全球利用CCUS实现碳封存规模约0.4亿吨,占碳排放总量的0.1%;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利用CCUS减碳在2030、2035、2050年分别达16亿吨、40亿吨、76亿吨,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7%、11.8%、22.4%,CCUS技术在未来全球减排降碳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从国内看,中国工程院预测,206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5.7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有26.8%,将产生27.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通过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可抵消16~19亿吨,仍有10亿吨左右缺口。

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且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2021中国CCUS年度报告显示,我国通过二氧化碳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可封存二氧化碳约51亿吨、90亿吨,利用枯竭气藏可封存约153亿吨。而注入深部咸水层的封存潜力更大,通过CCUS补上缺口,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

马永生认为,总体来看,我国CCUS正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当,但部分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地区陆上封存潜力差异较大,且成本较高,亟需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对此,马永生建议从顶层设计、技术攻关、产业链示范、基础设施布局、政策法规等5个方面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一是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建议国家层面制定CCUS总体发展规划,并将CCUS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CCUS在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应用。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议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协同创新,围绕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工业化利用、封存、碳汇计量等关键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支持能源化工等行业CCUS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CCUS产业化集群建设,逐步将CCUS技术纳入能源、矿业的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将CCUS项目列为公益性项目,畅通项目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

四是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运输管网建设,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带动形成以管网设施和封存场地为基础的区域CCUS产业促进中心;完善融资渠道,设立政府专项财政资金,引导投资机构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五是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制定适合国情、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对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或碳减排补贴;制定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及技术规范,形成统一行业标准。

马永生   中国石化供图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