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科技部获悉,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学科学术评价规范研究试点”交出了阶段性成果。试点近一年来,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华医学会五家学会作为试点单位,目前,已分别形成《学术评价规范建议》和《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中国数学会还制定了《数学科研诚信自律公约》。
“破四唯”后如何“立新标”?一直是人才分类评价亟待破解的难题。今年初正式施行的科技进步法明确,国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科学技术评价制度。科学技术评价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根据不同科学技术活动的特点,实行分类评价。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让学术评价回归学术本质,进一步优化作风学风,此次五家学会针对各学科科研特点,形成新的评价规范建议和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对于进一步推进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五家学会形成的《学术评价规范建议》中,多数提及解决论文署名问题的迫切性、推行长周期评价的必要性、加强同行评议的客观公正性、建立多元价值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等问题。”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说,这些都客观反映了科研一线人员的关注重点,对于推进学科分类评价体系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五家学会形成的《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中,均对各自学科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较为具体细致的要求,贯穿了全部研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不同类型的成果形式,中国计算机学会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影响力入手,以影响力、应用、转化、经济效益、人才培养等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估成果的价值。”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唐卫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中长期评价机制建设也是当务之急,保障评价指标的相对稳定性,适当延长评价周期。
谈及具体评价,唐卫清透露,中国计算机学会提倡弱化数量指标评价,加大质量指标评价,侧重对成果价值的评价,让专家在更好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工具支撑下做出更有效的判断。“加强计算机领域中立学术机构在评价指标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客观指标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加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客观评价辅助支撑作用。”他说道。
值得关注的是,其他四家学会也根据学科特点亮出了个性化的试点成果。
数学论文一般篇幅大、发表周期长,引用率和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低。为此,中国数学会提出,数学论文合作者署名以姓名字母顺序排列时所有作者应视为贡献等同,可综合考虑在理论突破、方法创新、学科发展、成果成效方面进行学术贡献和科学价值的评价。
中国物理学会则提到,物理学术评价不能只关注作者排名,应结合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学术影响力、同行专家公开意见、论文或专利质量、引用率等多维度指标,同时考虑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不同特点,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化学会将把试点成果嵌入到“诚信会员”制度中,作为202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90周年重要议程。与此同时,中国化学会坚决落实“能不评则不评,能少评则少评”的要求,持续推进长周期评价,以小同行匿名评议工作在领域内的贡献、领域内的位置和发展潜力为主,采用代表作评价制度等,鼓励并激发潜心研究周期长、不确定性高、挑战性强的科学问题,着重关注科研成果的原始创新性、研究方向的独有性等。
中华医学会则明确了医学学术评价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注重形式—内容—效用评价相结合,坚持以学术共同体同行评价为主、坚持公开透明、适时动态调整的医学学术评价方法。
“在总结中国数学会等五个学科学术评价规范试点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学科各领域学会、协会等科学共同体在学科评价规范体系建立、学术标准制定和学术评价过程中的实质性主体作用,会同中国科协在其所属全国性学会推广,逐步建立覆盖主要学科的学术评价体系。”上述负责人表示,后续将会同科技日报等媒体对正式实施的评价规范和行为规范进行宣传报道,积极推广试点经验。
此外,科技部将会同中国科协组织科学共同体进一步完善行业内自律要求,制定科技类社团自律公约,提高科学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话语权,让科学共同体成员在评价过程中做自律的、负责任的专家。
(科技日报北京3月27日电)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