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研究发现群居哺乳动物寿命更长

2023-02-17 05:28:33    来源:中国科学报    

从鼩鼱的两岁到弓头鲸的逾200岁,哺乳动物的最大寿命可以相差100倍之多。

通过对近1000种哺乳动物进行分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与合作者发现,群居物种普遍比独居物种寿命更长,支持了社会组织和寿命的关联演化。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人类,当前一人住、一人食、一人游的独居群体正不断增多。记者查阅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发现,2020年,我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占比超过25%。


(相关资料图)

那么,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个人预期寿命呢?《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论文相关作者。

四年回答一个疑问

世界上的哺乳动物有6000多种,不同哺乳动物的衰老速度或寿命为何会不同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旭明在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

回国四年多来,他一直在尝试探索与寿命演化相关的遗传变异。从体型娇小的裸鼹鼠、海狸到体型庞大的弓头鲸、大象,周旭明发现这些长寿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有其独特遗传变异和基因组变化。

在此过程中,他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啮齿类中寿命最长的裸鼹鼠,像蚂蚁一样具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分工,可以活到30多岁;同样长寿的海狸(约24岁)通常喜欢在一起在河流中建造水坝。但是哺乳动物里面一些寿命很短的鼩鼱,似乎又是独来独往。

“动物的社会行为和寿命之间有没有关联呢?”周旭明很好奇,但却苦于缺乏一个好的切入点做深入研究。

2018年9月,朱平芬博士的加入推动了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朱平芬长期致力于灵长类的社会生物学研究。从2010年起,朱平芬和同事在云南白马雪山研究基地对滇金丝猴这一珍稀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尤其是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网络进行了长期的野外研究观测。

据介绍,滇金丝猴生活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组织——重层社会。即一个成年雄性和多个成年雌性及后代组成最底层的小单元;这些家庭单元,以及单身雄性形成的“光棍群”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分队;分队再往上聚集,就会形成一个更大的社群。

“滇金丝猴基本上是按照分队很多家庭在一块行动,如找夜宿地、觅食等。家庭与家庭之间成年猴子有领地界限,但小婴猴却可以一起玩耍。”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动物所助理研究员朱平芬对《中国科学报》说。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