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讯!厚积薄发培养基础学科人才

2023-03-12 13:27:13    来源: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学该如何发力?

在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看来,一方面,推进基础学科建设必须发挥好评价和资源分配等政策“指挥棒”的作用,以此撬动创新;另一方面,学科交叉是创新的突破点,学科交叉上必须破除壁垒、创造条件,要让学科交叉成为创新的“策源地”之一。


【资料图】

基础学科发展要变革

“基础学科建设力度不够的原因很多,但基础学科出成果周期长、见效慢,导致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张荣认为,基础学科不可能靠短期突击来解决问题,对于基础学科建设,学校必须给予长期而稳定的支持,必须在评价和资源分配这些“指挥棒”上进行变革。

厦门大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资源统筹力度,充分给予基础学科长期而稳定的支持。张荣介绍,2022年学校在“双一流”建设项目中,除了专项重点支持化学、生物学等一流建设学科以外,还设立了“强基固本”大类,支持数学、物理学、哲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发展。

学校调整基础学科建设周期,设立基础学科建设专项和基础研究人才专项,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给予基础学科长期稳定、可预期的经费支持和配套措施,这让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有了坐“冷板凳”的定力。

变革还体现在学生培养方式上。厦门大学支持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层次、跨学校修读课程,同时推进优质科研教学资源向“强基计划”学生开放、重大科研项目吸纳“强基计划”学生参与,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张荣说,取得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攻克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及颠覆性技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厦门大学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

有交叉才有新成果

“交叉学科要发展,重点是要打破原来泾渭分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张荣说,要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建平台来重新配置资源,让不同的学科能走到一起,愿意走到一起,要在交叉的过程中,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这样最终才能实现突破。

理顺管理机制来推进学科交叉,是厦大打破学科壁垒迈出的重要一步。张荣介绍,学校建立教师联合聘用、跨学科招生、跨学科联合培养等评价和管理机制,为跨学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学校还设立数字经济与数据科学交叉研究中心等首批校级学科交叉中心,支持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学校现有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两个一级交叉学科,智能仪器与装备、海洋事务等8个二级交叉学科。

同时,学校还从人才培养模式上服务学科交叉。学校将转专业、辅修学位项目、跨学科课程模块等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整体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高度开放的选择空间,推动师资、课程、各类平台资源等共建共享,打造交叉融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瞄准国家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

只有原创性成果才能破解“卡脖子”难题,在这方面,厦大人深有体会。张荣介绍,10多年前,由厦大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在国内上市,彻底颠覆国际疫苗界的传统认知,随后,一系列成果在这个中心诞生,首支国产宫颈癌疫苗获批上市,首个新冠总抗体诊断试剂获得WHO新冠血清学流调建议方案的优先推荐,牵头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在学科建设瞄准国家需求上,厦门大学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与国家科技战略部署的衔接。张荣介绍,厦大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布局和国家工程中心的重组建设,还聚焦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集成攻关的大平台、大基地。

瞄准国家需求不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同时也应聚焦人文社科领域。张荣介绍,厦大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南海问题、能源政策等主题,为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