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要求严格执行相关工程建设规范,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设森林城市,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地率,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成为各个城市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
近年,各地通过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开展郊区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建设,提升水系和道路的绿化,城市森林绿地面积显著增加。
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根据对 138 个国家森林城市的统计,近5年每个城市年均新增造林面积20万亩左右。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方面透露,截至2021年年底,全上海绿地面积达到17.12万公顷。2021年底,上海已建成532座公园,这一数字是2011年的3.5倍。
(资料图)
不过,不同城市发展进程与绿化率仍有明显区别,其中一些代表城市的绿化发展轨迹和成熟经验值得借鉴参考。
根据住建部《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的数据,以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4个省会城市为样本,截至2020年底,中国主要城市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广州、呼和浩特、青岛、贵阳、北京、银川、重庆、南京、福州、深圳。
植树节到来之际,着陆TouchBase将以广州、呼和浩特、青岛三城为例,总结几个绿化率领先城市的建设策略,以此为契机,展望未来城市绿化的可能性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01、广州
广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23.35平方米,在样本城市中位居第一。
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市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的20%增加到现在的41.6%,森林面积净增一倍多。
在2021年的一次探讨城市绿化空间的专题座谈会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林业和园林工作包括六大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区联动,通过实施绿化造林专项行动,打造美丽廊道景观。
广州街区绿化图源 | 汽车之家
广州花园规划图 图源 |澎湃新闻
具体而言,广州实施绿化造林专项行动包括五大块:
一是建设美丽廊道绿带。重点建设34条高快速路、国道两侧绿带景观,打造美丽廊道景观。二是提升市区道路绿化品质,实施191条城区主要道路绿化品质提升。三是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四是开展乡村绿化美化。五是建设森林生态修复示范区。02、呼和浩特
根据呼和浩特当地媒体的报道,近年来,该市把自然要素引入城市,因地制宜地建设园林绿化,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之路。
呼和浩特景观图源 | 凤凰网
大青山前坡地区“生态绿带” 图源 | 内蒙古新闻网
比如,大青山前坡地区一直以来存在规划滞后、管理滞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为改善大青山前坡生态条件,从2012年起,该市陆续推进大青山前坡生态恢复与改造,累计完成生态建设面积约118平方公里,打造了哈拉沁生态公园、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周边景观、雅玛图森林公园等十余处精品景区,形成了该市北部一处集生态保护、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郊野公园。
变废为宝,推进废弃物改造利用,是呼市的重要探索方向:将废弃花箱和防腐木等材料改造成昆虫屋,将旧轮胎制成形式多样可移动式的小型花坛,将园区砍伐的枯死树木制作成木质动物造型及园林景观等。
此外,呼市将植物的枯干、枯枝、落叶等回收利用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实现了植物废弃物100%回收再利用。
03、青岛
海滨城市青岛一直以来是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打卡胜地。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国家园林城市,青岛市政府一直将城市绿化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植树造林、建设森林公园、推广城市绿化等。
2022年,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计划已开工项目394个,完工项目350个,完成60个山头公园整治,建设口袋公园60个,城市绿道100公里,林荫廊道50条,立体绿化110处,荒山造林和火烧迹地修复1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万亩,古树名木复壮300株。
青岛的口袋公园图源 | 青岛新闻网
城阳“五水绕城” 效果图图源 | 观海新闻
此外,青岛正在实施“乡土树种”回归计划,科学使用树种,繁殖利用更适合青岛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同时,同步创新繁育技术,让人工造林更加具有生命力。这些乡土树种在为城市披绿添彩的同时,也使得岛城的绿化景观更加充满魅力。
“向绿看”也提供了更多城市转型的可能性。
这些年,一些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如辽宁的本溪、鞍山,江西的新余、广西的柳州、山东的枣庄等都通过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增加城市的绿色基调,使城市面貌和生态景观焕然一新,通过培养以森林为依托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促进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勤通过全球范围的城市调研和观察,总结形成了《2030年城市的12个发展趋势》。其中,分析了目前中国各城市正在推行的发展计划,发现中国城市在低碳智能出行、以人工智能实现城市运营自动化、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监控和警务预测等领域的渗透率已趋于全球领先水平。
德勤认为,打造城市绿色生态、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社区配套便利度、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城市服务会是未来贯穿中国城市发展的核心议题:
打造城市绿色生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加快打造绿色生态是未来最重要和亟需的城市建设重点。未来,市民对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同时,对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宜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市民越来越需要敏捷、智能的城市服务,智慧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中国大部分城市的长期发展议题。
提升社区配套便利度——城市规划会更倾向于以社区为单位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和生产 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提升居民健康卫生服务、文化交流、生活服务的便利度,从源头上减少职住不平衡、钟摆式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
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城市服务——积极主动照顾不同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的居民以及他们的家人的生活和发展,兼顾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和老龄群体的关爱需求,创造“人人共有的城市(Cities for all)”,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
撰文 | 佳怡
编辑 | Adam 国佳佳
排版| 王天怡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