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对促进科技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深入推进,为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的文科实验室应时而生,方兴未艾。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召开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研讨会,文科实验室建设再次引发热议。
什么是文科实验室?相对于理工科实验室,文科实验室有何突出特点?应该如何进一步推动文科实验室建设?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联系多所高校专家,对文科实验室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
进入发展新阶段
(资料图片)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实验室这个名词通常与理工学科紧密相关。然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文社科研究提出了定量化、精细化、标准化等方面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传统的文献阅读、论证思辨等方法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显然不够全面和深入,文科实验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事实上,文科实验室这个概念并非新生事物。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高校就面向法学、经济学开设模拟法庭、沙盘教学等实验活动,奠定了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雏形;20世纪末,教育部分批设立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成为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开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各个部门分批规划的80多个重点实验室包括文科实验室在内陆续落地,成为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关键突破;随后,教育部于2018年启动“新文科”建设、于2020年公布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这些都标志着文科实验室发展进入新阶段。
目前,各高校稳步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相关决策部署正逐步落实。
复旦大学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复旦实验室)执行主任吴力波介绍:“复旦大学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依托政治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优势人文学科,对复旦实验室进行顶层设计,确定了‘全球治理与发展研判’‘长三角区域风险治理与决策’‘中国智慧的智能传播’3个研究方向,目前已建成深度智能仿真计算平台、智能舆情监测与追踪平台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北外实验室)主任李佐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北京外国语大学面向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的融合与创新,以聚焦前沿课题,发挥北外优势,探索崭新机制,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以‘探索人工智能,解码语言奥秘’为使命,不断探索语言智能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关键技术创新,更好服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北外实验室理事会副理事长唐锦兰表示,北外实验室是学校“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程,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他们在智能外语教学、学科知识图谱、全球语言智能翻译服务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卓有成效。
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
李佐文认为,文科实验室的设立是为了探索交叉学科领域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会涉及研究人类自身认知规律和机制的问题,需要脑科学与神经认知科学的介入,需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加持,更需要二者的相互结合。以语言智能研究为例,语言智能领域的问题仅凭传统的语言学方法很难解决,需要依靠先进仪器、智能理解和生成技术等的帮助。文科实验室应该把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与理工科的研究方法充分结合起来,发挥好二者各自的优势。”他表示,北外实验室正是在发挥学校传统语言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深度学习,多模态、多语言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推动语言教学和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将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工科学的研究方法充分融合,正是文科实验室的最大特点,也造就了其独特的优势。除了研究方法,这种融合还体现在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李佐文介绍,北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他们在共同完成研究任务的同时,也在彼此学习。由此,文科实验室成为整合优化人才资源,打通文理学科壁垒,培养文理兼备的新型科研人才的平台。
文科实验室和理科实验室在研究内容上也存在差异。
吴力波介绍,文科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基于各种先进科技设备的可控实验。举例来说,利用脑电技术研究人的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就属于这类实验。而另一类实验,指的是数据驱动型的实验。此类实验搜寻各类数据,再将这些数据集成到实验室的数据库中,通过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的特征挖掘、趋势预测与系统仿真,最后还原出一个复杂的、可被用于人文社科研究的、模拟的、可计算的社会系统。
也就是说,文科实验室中的实验,尤其是数据驱动型的实验,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数据的发现、归集、管理、加工,乃至对基于这些数据总结得来的规律的认识过程。相对于理工科的实验,文科实验室中的实验场景更加丰富,不可控的因素更多,特征上更加趋向于数据密集。吴力波表示,复旦实验室正是基于对涵盖政治、经济、金融、法律法规、能源以及新闻舆情等领域的超百亿个各类数据进行实验,才取得了一批重要进展。
未来呼唤更多支持
文科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和近年来“新文科”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李佐文表示,打造文科实验室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抓手。“作为不同学科关联的融合点,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实验场,文科实验室在探索科研新范式、创新育人新模式,提升发展新动能,检验‘新文科’建设成效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说。
吴力波同样认为,文科实验室的发展是对整个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与“新文科”建设彼此联系、密切相关。
然而,正如许多新生事物一样,文科实验室也面临诸多挑战。
李佐文指出,文科实验室在明确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构建资源共享和成果认定机制以及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形成产学研链条这三个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今,科研成果认定标准仍然以发论文、出专著和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为主。文科实验室中取得的相关成果,很难作为学术成果纳入评价。”李佐文强调。
而在吴力波看来,文科实验室的发展对于学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相关学科的既有研究范式也造成了相当大的挑战。“目前来看,相比理工科实验室,文科实验室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对文科实验室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都略显不足。”她说。
那么,该如何推动文科实验室发展,让“新文科”建设走得更远?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以交叉融合为特征的新学科,以及人才培养新模式,都是文科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关键词。”李佐文表示,“我们还可以在相关的数字人文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提升、中国故事的智能传播等方向持续发力。”
吴力波则强调了支持力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文科实验室的政策、资金等的支持力度,让文科实验室更好发挥作用,助力‘新文科’建设走得更远。”她表示。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