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在京联合发布《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报告揭晓了“2022年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榜单显示,高质量发展百强省级开发区整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
报告指出,新发展阶段,省级开发区在地方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对绝大多数县域和市辖区而言,省级开发区是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平台,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抓手。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省级开发区能否有效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和综合承载力,直接决定着县域和市辖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省级开发区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完善创新网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落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省级开发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不少地方,减污降碳最大难点在开发区、最大潜力也在开发区。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真正实现开发区的绿色转型,才能将能耗和污染降下来,为“双碳”目标树立顺利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为客观评价省级开发区总体发展状况,引领省级开发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树立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推动高水平省级开发区“升格”发展,引导高端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作为国内科技园区咨询投资领军企业“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国内知名专业咨询机构“壹城智库”强强联合,共同成立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下文简称“课题组”)。课题组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的原则,引导省级开发区增强对标意识、赶超意识,结合指标设置科学性和数据可得性,构建了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综合实力、区域活力、创新创业、开放协作、四化转型五个维度,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总收入、“四上”企业数量、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等23项具体指标。
本报告的评价对象为各类省级开发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报告的评价对象包括各类示范区(如循环经济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产业合作示范区等),但不包括城市新区(如杭州钱塘新区)。原因在于,城市新区面积非常大,不符合传统上开发区的定义,与一般意义上的开发区不具有可比性。依据上述指标体系,课题组对全国2100余个省级开发区进行了总体评价。数据来源包括
2021年度省级开发区汇总数据以及课题组调研所得的相关数据。
图片来源:课题组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为基本依据,参考近年来
各省新近公布的省级开发区名录制作。
为提升评价的科学性,课题组设定了“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或园
区总收入超过300亿元”这一门槛条件,仅将“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或园区总收入超过300亿元”的省级开发区纳入评价范围。依据各园区的综合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分居前100位的即为“2022年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
“2022年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分布在26个省市区。江苏省是入选园区最多的省份,有15个园区入选,且在前10强中占据5席。福建省位列第二,入选的园区达到了13个。浙江、山东、广东和河北分别有9个、8个、7个和6个园区入选,重庆、四川、安徽和河南各有4个园区入选。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来看,东部63席,中部15席,西部19席,东北3席。在东部保持巨大领先优势的同时,西部地区也异军突起。分传统的南北方来看,南方69席,北方31席。南方呈现明显优势。
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一方面,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雄厚、增长速度较快的区域,能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园区,则可以发挥区域经济增长极、产业集聚承载地等重要功能。因此,入选“园区百强”较多的省份中,江苏省在县域经济、园区发展等方面均走在国内前列。江苏省的国家级开发区多达44家(27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含旅游度假区、保税区等),是国家级开发区最多的省份。难能可贵的是,数量多、分布广的国家级开发区,不但没有挤压省级开发区的生存空间,反而为后者的普遍繁荣发挥了引领作用。
福建省入选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的园区比较多,一方面是近年来福建发展速度快、经济活力十足,另一方面也与福建省内国家级园区比较少有关系(1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含旅游度假区、保税区等)。课题组认为,福建省级开发区未来几年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推动更多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构建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开发区空间格局。
浙江省发展基础好,园区经济特色鲜明。与此相对应,浙江入选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的园区数量还不够多。这主要是因为:浙江省的省级开发区总体上规模偏小,尤其是产值过千亿的省级开发区数量还不够多。
广东省的情况则比较特殊。全省只有国家级开发区21个(7个国家级开发区,1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含旅游度假区、保税区等),但入选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的园区也仅有7个。这主要是由广东省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决定的。一方面,专业镇遍布珠三角各个城市,广东的产业集群通常是以专业镇的作为主要承载形式的。另一方面,各种所谓“村级工业园”是珠三角工业化的重要形式,这导致了相对分散、低效的用地模式遍地开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