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预计用AI裁员千人,哪些工作被取代,哪些工作又被创造?

2023-05-02 21:39:23    来源:财鹰    

今年,最热门的话题一定是人工智能(AI),先是chatGPT不断的迭代升级,再是股市里人工智能股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而各大实体企业则是,要么加入AI领域的百团大战,要么成为相关AI企业的忠实客户。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人工智能改变世界,走入每个人生活的时代正式到来!

最近,开发出世界第一台个人电脑,为保生存将电脑部门出售给联想的IBM,刚刚官宣了一个消息,将用AI取代7800个工作岗位。


(资料图片)

事件

根据媒体消息,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采访中回应,后台部门将会减缓招聘,人数约为2万6千人,而未来5年,30%的工作将会被取代,这就意味着将近7800人可能会面临裁员结局。

同时,高盛也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全球预计会有3亿个岗位将会被AI取代。

IBM的最新招聘计划,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AI技术对人类就业的冲击已经开始。

随着ChatGPT、文心一言、千问等生成式AI的爆火,在享受相关便利性的同时,AI取代人类等话题,也成为了很多打工人内心深处的阴霾。

目前,AI在自动化客户服务、文案编写、图片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覆盖面之广,包括医疗、教育、旅游等众多行业,甚至有朋友已经开始利用AI技术选择股票、彩票等高风险项目。(ps: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曾经表示,他有点害怕AI技术及其对劳动力产生的影响,这项技术确实会导致很多人失业。

那么,AI到底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先说一下,可能被取代的工作。

当ChatGPT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家就对如何使用

以及AI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挖掘,但结果却差强人意。

比如说,当AI兴起时,就有朋友提出了一种论断,人们可以利用AI进行代码撰写,甚至有人宣扬,搞计算机的最终被计算机搞垮,这是自己把自己给玩了。

但很快就计算机领域的朋友,站出来发言,利用AI撰写的代码,错误率比人工高很多。

同样的,利用AI撰写文章的朋友,也立刻发现使用AI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数据错误率高,这里不仅仅是延迟,还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而且还特别的空洞,无法生成人类的情绪。

有博主也曾经尝试利用AI文案进行视频创作,但最后也选择了放弃。

那么,它取代的是什么工作岗位呢?

IBM首席执行官指出,这次裁员计划中,更多的是选择一些执行简单任务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提供就业证明信或部门间调动员工,又比如评估劳动力构成等人力资源职能等。

所以,首先被取代的,更可能是一些低技能、重复性、规范性的工作,比如数据录入、文档处理、客服咨询等。

这些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较低,不需要创造力,主要靠固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运行。而AI系统,通过大量的数据学习和规则的设定,可以比人类更加准确,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还可以24小时进行工作,也不用担心员工抱怨等情况。

既然AI可以更好,更高效的完成工作,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面临的失业或者转岗的压力是首当其冲的。

又有哪些工作会被创造呢?

在工作被不断压缩的时候,也有许多工作岗位可能被创造,比如AI开发者、AI培训师、AI伦理师等。

最红火的就必须要算是AI开发的相关岗位了。

只从AI行业兴起以来,国内外的各大互联网企业陷入到了“百团大战”之中,不仅AI领域相关人员的薪资就水涨船高了,而且各类尖端人才出现了哄抢,各种跳槽现象接踵而来。

根据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AI训练师月薪6000元到40000元,AI策略训练师月薪1.5万元起,AI产品负责人年薪百万元,AI高级工程师80万元起。

当然,高工资往往意味着高价值。这些工作往往需要高技能、高创造力、高适应力的人才,能够设计、开发、维护、监督和改进AI系统,以及解决AI可能带来的技术、社会、道德等问题。

但也为各行各业的人才,提供了专属岗位。

比如,如果你英语好,可以选择英语类AI训练师。

如果你懂会计,可以选择会计类AI训练师。

所以,AI同样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增加我们的就业机会。

晓财客评论

AI对工作岗位的影响是多元化的,并不能简单的说会抢走我们的饭碗,或者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理性的看待AI对世界的冲击,并积极的利用它给我提供的机遇和资源。

无论是取代的工作岗位,还是增加的工作岗位,都只是小部分的工作,更多的是将AI融合到我们现有的工作岗位中。

比如医生、老师、律师等人,工作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经验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依赖于规则和数据。

这类工作,AI就很难通过简单的训练替代工作岗位,又可以通过AI系统进行辅助,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拓展业务范围。

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将自身的技能与AI进行融合,将会更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