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点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23-05-04 14:34:45    来源:谭浩俊    


【资料图】

近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原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新科技首席陈杭已于4月20日前后辞职。对此,浙商证券回应称,“陈杭所涉事件均与本公司无关。陈杭于2022年11月入职浙商证券,还在试用期。 陈杭因个人原因,已于近日向公司提出离职,目前已批准其离职申请。 若有相关不实报道损害公司声誉,我司保留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浙商证券所提“陈杭所涉事件”,指的是今年4月7日,网络流传着一则关于陈杭的爆料信息,而爆料者则是去年6月喊出4000点的方正证券分析师谭珺。 谭珺的爆料很猛,共陈列了陈杭12件“丑闻”,包括推接盘票、无基本面研究吹票、让实习生代写研报、桃色事件等。不仅如此,谭珺还在爆料中称,(陈杭)嫉妒我干的比他好,派点比他高,比他有研究天赋,看我火了故意黑我让我失业一年多,社保都断了。对自己的爆料,谭珺还对媒体表示,一切属实。

对谭珺的爆料和指控,作为当事人的陈杭,当然不认,认为全是诬告,且已经报警。问题来了,两位曾经的同事,一个指控,一个否认,到底是指控无实呢还是否认有名, 如果不能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结论,两人的名誉、影响都会遭到很大损害,谭珺赢不了,陈杭输不起,甚至两人都会淡出券商界。 只要注重声望和名誉的券商,包括其他证券分析机构、研究机构,包括基金等,就都不会聘用有“劣迹”的人。

证券界堪称娱乐界,各类丑事、奇葩事不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理由很简单,赚钱太容易, 特别是分析师,只要一次投资操作成功,并成为“明星”,就会被机构争抢,并给出令外界瞠目结舌的薪酬。 于是,“有志”于证券界的人,就都把“造名”当作首要任务,而不是扎扎实实地提高业务水平,造成证券界的浮夸之风十分严重。年轻的分析师们,完全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为了有名,为了成为明星,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代价。

谭珺和陈杭的矛盾到底源自何处,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或者与他们很接近的人才知道。但是,从谭珺的爆料中不难看出,两人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比起恋人之间大打出手的分手,还要凶险很多。只是,都从事相同的工作,都在一个单位当过同事,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高薪工作,为什么要以如此方式残杀呢?残杀的结果,对谁有好处呢?只能这样分析,两人都不是很有能力,都不是肚子里有真才实学。不然,完全不需要相互诋毁。 诋毁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谁也赚不到便宜。能够赚便宜的,是他们相杀之后被聘用到他们所在位置的人。

近年来, 有关分析师之间相互残杀的事件并不少见。 如中信建投电新行业分析师张亦弛和莫尼塔先进制造首席陈兵,就于2022年7月围绕光伏发生过一次互掐,甚至发展到人身攻击。而两人也是前同事关系,共事时间长达3年。又如天风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潘暕和民生证券计算机首席吕伟,于2022年10月围绕电子行业行情预测进行过一场互掐,甚至在评论区留言中出现诸如“Sb”这样的字眼。而潘吕两人都曾供职于安信证券,且同时归属于时任首席胡又文团队。

也许,正是源于那句“同行是冤家”的老话,明明是前同事,理应关系更好。可是, 从他们的表现和行为来看,显然没有同事之情、朋友之爱,而只有利益之争,什么声誉、名声、影响,在利益面前一钱不值。 就像谭珺与陈杭一样,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只会是双输局面,而不可能是双赢。就算最终结果是一方说的是实话,另一方说的是假话,也只有更坏、更差,而没有更好、更优。赢的一方也会落下“不是好东西”的评价,而没有“不错”的肯定。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学的专业也好,从事的工作也行,都是为了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为什么要互掐互杀呢?为什么不能好好合作、共同提高呢?说到底,就是自身不强大、业务不熟练、分析没实力,自身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没有自信,自然就想通过诋毁别人来抬高自己,最终的结果,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差。 真正有实力的分析师,是会用行动让别人仰视仰慕,而不会与他人争一时之利。 凡是争一时之利的,都不是真正有实力的分析师,更多的是滥竽充数。所以,无论是陈杭还是谭珺,都要好好反思一下,都要好自为之,而不要再相互攻击、相互诋毁、相互残杀了。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