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大模型之风在汽车圈愈刮愈猛。
8月17日,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宣布,其全新系列星纪元ES将首搭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LION AI,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第一梯队发起冲击。
(资料图)
8月16日,长安汽车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百度领先的文心大模型能力,在研产供销服等多领域探索合作,帮助长安汽车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8月8日,广汽正式推出AI大模型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广汽AI大模型平台,该平台是汽车行业首创的大模型平台技术,将在近期搭载于高端智能轿跑昊铂GT亮相。
8月2日,百度Apollo宣布,亿咖通科技已经成为其首批文心大模型智舱应用的探索伙伴,部分功能未来有望在领克、smart等量产车型上率先落地。
7月31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透露,吉利将于下半年发布“行业首个全栈自研的全场景AI大模型”,相关技术将于吉利银河L6上搭载应用。
……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蔚来、小鹏、理想、长城、吉利、奇瑞、创维汽车等等,都已经申请了GPT的相关商标。俨然一副“不搞大模型的车企不是好车企”的架势。
大模型到底能给车企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价值?综合看来,可以归纳为智舱、智驾和智造三点。
对于智舱而言,当前主流车企发力点都是类似ChatGPT的语音交互领域,比如此前发布的百度的文心一言,已有东风日产、红旗、长城以及吉利银河等近十家车企宣布接入;阿里巴巴也宣布AliOS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已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测试等。
除此之外,通过大模型赋能,还可以扩展到更多其他场景的智能交互,实现智能座舱的体验跃升,让智能汽车更具“情感”,真正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
对智驾而言,大模型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莫过于自动化数据标注,可能会节约上亿元(取决于替代多少人标注数据)。所谓标注,就是给视频或者图像的关键信息点贴上标签,以便让系统认识并在实际操作中做针对性规划。在大模型上线前,都是人工标注。
随着量产车型数量增加,产生的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此外,自动驾驶还需要大量的场景数据,海量数据的标注带来高昂的成本,从而限制算法模型迭代和应用。通过大模型优化数据标注,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标注比例和成本。
智造方面,让大模型尽快进入产品工程赛道和降成本周期,以快速进行大规模应用,是企业的本质要求。
但大模型的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最大的困难是算力;同时,下一代的专用芯片、GPU、通信问题还都在路上。
这意味着,车企在车载大模型领域要想走得长远,要么加大对底层芯片的自研力度以节约成本,要么在算法或系统上寻求突破,从投资回报率看,前景并不明朗。
此外,车企和技术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共创乌托邦,更像是一起攒局打麻将,表面其乐融融,其实各怀心思。各家更多的是跟住潮流不掉队。
目前来看,AI大模型对汽车最本质的改变,可能在于它将进一步驱动汽车,从制造属性向科技+消费电子属性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大模型上车有望变革式焕新汽车股的估值逻辑,重塑主机厂投资价值。
新能源汽车其实已经在走一条平稳缓线,虽不存在暴跌,但即使是特斯拉、比亚迪等等,增长也都已显得捉襟见肘。这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从内燃机到三电的这条增长曲线,已经失去弹性。这也是主机厂们扎堆捣鼓大模型的重要原因。
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一次换新商业模式的绝佳机会。比如,车载AI语音交互在具备情感智能之后,就会从“雇佣关系”演变成“陪伴关系”,对人的喜好和习惯会更加了解,这将会衍生出全新的商业价值。
不止车企,大模型带来生态的广泛链接,基于不同的分工,每一个企业都将会是大模型的共建者。
作为全球车企的估值锚,特斯拉领先的关键在于业已构建全闭环、自成长的AI数据体系。
足够丰富的真实世界数据、大规模神经网络训练、强大的车端硬件和软件是自动驾驶发展的支柱。截止到2022Q4,特斯拉北美地区FSD订阅用户数量大约为40万人,截止2023Q2,FSD累计里程数已突破3亿英里,较2023Q1的1.5亿英里翻倍。
海量数据积累将有助于特斯拉算法训练和持续迭代。在云端算力方面,Dojo超级计算中心2023Q3已正式启动并快速,计划至2024Q1特斯拉算力规模达到全球前5水平,并在2024Q4实现100EFLOPS算力总规模。
超算的一个巨大作用,就是有了基底训练数据——超过20亿公里,就不太依赖新的实际路采了。大模型会改变参数,在电脑里面重建场景,自动进行长尾场景的自我训练和模拟。
一直以来,市场关于特斯拉估值的激烈辩论从未停止。关键在于定位——特斯拉究竟应被视作科技公司还是汽车公司?
若单纯以汽车公司的估值看,目前特斯拉的市值确实比较高。但若将特斯拉定位为科技公司,当前的市值仍有提升空间。
所以,如果你爱马斯克,做多特斯拉;如果你恨马斯克,做空特斯拉。
热门